技术实力巩固领导者地位
华为产品和技术的成熟周期远远短于竞争对手,为华为赢得了时间上的优势。思科等公司产品推出周期需要3—5年,华为只需要18个月,怎么做到的?技术上的突破和领先,研发能力长期积累是关键。
华为认为,在产品上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利润会薄得像纸一样。
华为物理平台与其他厂商没有多大区别,但在数学平台上形成了和西方公司的差异。比如,由于在数学算法上的突破,实现了2G和3G硬件平台的统一。这种平台统一在极端情况下,能够节省50%的成本,一般能够节省20%—30%。现在2G、3G、4G都可以做在同一个硬件平台。同样由于数学算法上的突破,一个天线产品能够支持10个不同频段,客户因此不需要安装很多天线,反映出来华为产品的成本比较低,背后实际上是技术实力的支撑。
专利的数量尤其是核心专利的数量对企业意味着创新能力,也是对一个行业发展的贡献和地位。
“第一次,一家名叫华为的中国公司在2008年名列《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榜首,超过了日本松下和飞利浦。”2009年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08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华为凭借提交的1737项PCT国际专利申请名列创新榜首。
网络领域核心专利上,华为在波分领域遥遥领先,拥有70%的光传送网领域核心专利。接入领域雄厚储备,拥有54%的数字用户线路领域核心专利。IP领域专利快速增长,拥有30%的IP领域核心专利,仅2012年就有3575项专利授权。同时,作为新兴网络技术标准的主导力量,目前华为在150多个各种标准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董事、各子工作组组长等核心职务。截至2012年,华为已在全球成立16个研发中心,28个与客户共同建设的联合创新中心,并与西班牙电信、沃达丰、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等全球顶尖运营商一起定义下一代网络。
即使在草创阶段,华为也把微薄利润投入到研发中。2012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48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3.7%,近十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90亿美元。
“华为的产品竞争力来源于对客户需求的重视和挖掘。”查钧说,尽管早期华为的产品并不完美,但只要一出现故障,华为的工程师就会尽快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华为甚至还为客户提供过称之为“守局”的服务——设备安装开通后,工程师还在现场守护,以防有问题时及时排除,短则几天,最长几个月,设备稳定后才撤走。无数个国际大公司无法提供服务的某些客户特定的微小而恼人的需求,华为却能够低成本、高效地解决,从而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任正非在4月发布的2012年报CEO寄语中谈到,华为之所以可以进入到世界强手之列,就是因为20多年来始终坚持“力出一孔”的理念。聚集在一个目标上持续奋斗,从未动摇过,从而产生今天这么大的成就。“力出一孔”就如同水在高压下从一个小孔中喷出来,力量大到可以切割钢板;气流从一个叫拉法尔喷管的小孔中喷出,可以把火箭推向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