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不想再办个百度或者阿里。我只想办一个小餐馆,门口有人排队,然后有人给我打电话说:‘老雷,给我留个座位。’这是我最大的幸福。”5月7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的采访间里,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小米科技CEO雷军说。
雷军愿意做“小”,这话,你信吗?
雷军
他接下来的话便“暴露”了心迹:“小米开始的那一年半,我们不允许任何人讲小米是我雷军办的,那一年半里,我也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我想我偷偷干吧,如果成了,我就承认;如果失败了,我就死都不承认小米是我办的。”
对于有过一次创业失败经历又十分要强的雷军来说,不允许自己再次失败。不愿意承认“有”,是为“从无到有”做准备;不愿意许诺“做大”,是为“从小到大”做铺垫。在强敌环伺的手机产业,小米还小,此时,倒不如放低身段,先“甘于做小”,但长怀做大之心,等做大了再说“大话”不迟。
仔细想想,雷军,这位40岁便先后投资20多家公司、创办的小米不到三年销售额便过百亿、以乔布斯为偶像追求极致、誓言将小米做成中国的苹果的“中关村劳模”,怎么会甘心在小饭馆里数毛票呢?
开店先看时机
效仿乔布斯、比尔·盖茨和戴尔,雷军曾经对自己在大学成功创业充满自信。但一口气做大的“痴梦”让他尝到了苦头。
1989年,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大二学生的雷军在软件编写方面的才华已开始逐步展现。1989年底,为了解决学校机房染病毒的问题,雷军和同学合写了“免疫90”杀毒软件。“免疫90”售价260元一套,上市后在武汉就卖出了几十套,雷军和几个同学每人都赚了好几千,之后也陆续获了一些奖,在《计算机世界》上发了很多关于病毒的文章。当时的雷军,成了小有名气的“反病毒专家”。
1990年暑假,雷军和朋友4人第一次“创业”,这段“草率”的创业史后来被雷军无数次用来当做教育急于创业的年轻人的反面教材。“我那会儿显然过分自信了,以至于我们当时都没讨论过谁投钱,开张后做什么,靠什么赚钱这类实际的问题。年轻的时候,做决定难免会想当然。”
“那会儿每天都忙得热火朝天,白天跑市场,晚上做开发,基本不回宿舍,困了就躺在办公室里眯一觉。”回忆起那段苦日子,雷军仍然记忆犹新,“我们卖过电脑,接过打字印刷的活,但账上一直都没什么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我们团队里有个哥们儿麻将打得特别好。最困难那会儿,我们就派他去跟食堂师傅打麻将,靠赢来的饭菜票度日。”
几个年轻人起初高涨的创业热情,逐渐被残酷的现实磨灭了。“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我真的具备创业需要的能力吗?琢磨了几个晚上之后,我提出散伙。”
雷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少人想白手起家、空手套狼,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这是很不现实的事儿,我就特别想告诉这些年轻人,你们为什么不能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找一家企业认认真真地干上那么三五年,等你资源经验攒足了再出来创业呢?”
虽然雷军投资有些项目的时候,它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都没有注册、没有公司,但他并不主张年轻人过早创业。为此,他无数次苦口婆心地阻止过很多拿着方案请他“写支票”的年轻人。
创业失败后的雷军,因在大三时破解金山汉卡结识金山董事长裘伯君。后来,22岁的雷军进入金山,从程序员一路干到总裁兼CEO;过去几年,作为天使投资人,雷军成功投资UC优视、YY、多玩等企业。
2011年,雷军重返金山出任董事长。同年,一直对自己要求严格、发誓与众不同的雷军,创办小米。时隔21年,当年的优等生、科技界的“拼命三郎”再次创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