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费——从限制流量到优化多终端
从全球范围来看,流量资费的计费方式经历了从不限流量到按流量收费,从单个终端收费,到多个终端共享的发展历程。从2010年起,面对智能终端普及产生的海量流量带来的巨大网络压力,国内外主要电信运营商从2010年起纷纷对数据套餐进行了重新设计,废除不限流量套餐模式,转换成流量收费。而在今年年初,以VERIZON、AT&T为首的北美运营商,又纷纷顺势推出了多个终端共享的资费套餐。
2010年6月,AT&T率先宣布推出新资费政策,转向按流量计费模式。这一模式也被其它移动运营商所采用, 2011年7月,Verizon无线部分取消不限流量套餐,日本、英国、法国等国的运营商也步美国后尘,纷纷对不限流量套餐进行修正。
不限流量套餐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和营收压力是巨大的,有数据显示,至少24%的移动网络流量是被1%的用户所消耗的,而这1%的用户大部分是不限流量套餐的用户。因此,在取消了不限流量套餐后,对于已经使用了不限流量套餐的用户,美国前四大电信运营商除了Sprint外,Verizon、AT&T、T-mobile还采取了“节流行动”:将对占耗流量最多的前5%的用户实行控制传输速率,以防止其继续过多地占用流量。
但也须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迅速积累用户,从今年9月开始,美国T-Mobile Sprint等美国运营商及其他LTE运营商,针对4G网络重新推出了不限流量的套餐方式。
此外,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今年6月底推出了一款名为“分享一切(Share Everything Plans)”的新数据流量分享套餐,随后AT&T也跟进了类似套餐,打破了此前以语音为定价准则的主流趋势,以数据流量为区分套餐档次的主变量,同时还可以多个终端共享套餐内的流量,从而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套餐定价模式的变革。
终端——细分需求
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通信终端设备的种类也不断丰富,外形也更加美观,手机终端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从表面上看激增的是网络流量,而实质上是用户对终端业务的应用。
四川通信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程德杰认为,终端是电信运营商创造流量价值的重要手段。“目前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中,更多关注的是流量增加所带来的收入提升,而较少关注提升流量的单位价值;或者说,目前还没有找到提升流量单位价值的有效方法。”
在他看来,通过终端等载体创造流量,而非仅仅扩大流量,将是运营商未来的必然选择。“创造流量,是指电信运营商通过对用户应用行为的分析和数据挖掘,而开发出对客户具备应用价值和应用吸引力的新型业务,其所带来的网络流量。”
在全球主要运营商已用按流量收费模式取代不限流量套餐之时,美国一些运营商却推出了资费低、覆盖范围广的不限流量套餐。非智能手机流量。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策略的推进和延续,也是流量经营的重要方向。
现阶段,无论是从网络、资费设计还是终端策略,大多数的电信运营商采取的手段,都是刺激和鼓励用户增加电信流量的方式,以增加其流量收入。对此,程德杰表示,现阶段可能对其收入的拉升效果比较明显,但如果将考察的时间段拉开到一个较长的阶段,很难说其手段是成功的。“从长远讲,运营商必须在其流量经营的投入和产出上寻求平衡。”
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应用目前正在强势冲击着电信运营商传统的语音、短信业务,互联网基因的缺失使得运营商在面对这一挑战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整个IT舞台,电信运营商们的光环正日渐消退,而终端、移动互联网的光芒却越发耀眼。业务模式转换不成功成为了全球运营商当前经营面临的首要风险。尽管全球运营商都已经意识到数据业务才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流量经营才是王道,但是要转变传统的电信经营思维并非一蹴而就。
目前,国外运营商流量经营的目标已经超越了量的提升,一方面需要注重挖掘流量的个性内涵,另一方面需要运营商对流量进行细化分类管理。让运营商重获用户界面,并能够支持可拓展的盈利模式。虽然业界认为,目前仍然还没有一个电信运营商可以被公认为成功的流量经营典范,但随着流量经营内涵的不断挖掘和各大运营商的深入运营,相信电信运营商摆脱“哑管道”只剩下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