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5G网络架构
三、5G概念可由“标志性能力指标”和“一组关键技术”共同定义
综合需求与技术趋势,5G概念可由“标志性能力指标”和“一组关键技术”来共同定义。用户体验速率是业界公认的5G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它体现了用户可获得的真实数据速率,是用户感受最密切的性能指标。根据5G主要场景的技术需求,5G标志性能力指标应为“Gbps用户体验速率”。在关键技术方面,5G将采用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和新型网络架构在内的一组关键技术,以满足各种场景的差异化需求。
图45G概念
四、5G存在新空口和4G演进空口两条技术路线
从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趋势来看,5G存在新空口和4G演进两条技术路线。新空口路线主要面向新场景和新频段进行全新的空口设计,不考虑与4G框架的兼容,通过新的方案设计或引入创新型技术来满足4G演进路线无法满足的业务需求及挑战, 重点考虑满足物联网场景和高频段应用需求。4G演进路线通过在现有4G框架基础上引入增强型新技术,在保证兼容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5G场景与业务需求。此外,下一代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ax)将成为5G的重要补充,将与5G深度融合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
五、5G工作计划基本确定,国际标准制定启动在即
ITU从2012年开始组织全球业界开展5G愿景、技术趋势等前期研究,以凝聚全球5G共识。随着上述工作逐步进入尾声,ITU近期对外发布了IMT-2020工作计划,将于2016年初启动5G技术性能需求和评估方法研究,2017年底启动5G候选提案征集,2020年底完成标准制定。
作为国际主流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在近期启动了5G议题讨论。2015年2月,SA1工作组启动了未来新业务需求研究;2015年3月RAN工作组也启动了5G议题讨论,并计划在2015年9月召开5G研讨会,2015年底启动5G接入网需求、信道模型等前期研究工作。预计正式的5G标准研究项目(SI)将于3GPPR14启动,5G标准工作项目(WI)将于R15阶段启动,R16及以后将对5G标准进行完善增强。
图55G标准工作计划
作者简介:
罗振东,北京邮电大学博士,清华大学与贝尔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后,现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无线局域网、短距离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技术与标准研究。
陈晓贝,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现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标准所工程师,长期从事无线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领域的新技术研究和国际标准化工作,做为代表参加3GPP RAN子组会议,提交数十篇文稿并有多篇文稿被接纳。目前主要负责5G需求愿景、技术研究和国际标准化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魏克军,博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移动通信领域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在第四代移动通信及IMT-Advanced技术标准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5G创新型无线传输技术研究。现任IMT-2020(5G)推进组无线技术工作组副组长,多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