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文摘 > 运营商的移动即时通信之争

运营商的移动即时通信之争

2013-12-17 11:39:45   作者:吴鹏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



  移动即时通信之争,是移动互联网入口、业务平台和数据通信的三维立体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互联网、电信运营商以及终端企业开始向移动互联网延伸,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加上移动互联网目前仍处在用户积累的过程中,因此现阶段移动互联网之争是用户之争,移动即时通信作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沟通类业务,一直是最受网民欢迎的互联网业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的调查,即时通信业务高居中国网民最受欢迎业务之首,有80%的网民使用该业务。

  即时通信业务的快速增长,业务对用户的黏着效应等多重因素,使即时通信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性应用以及用户使用众多互联网业务的入口。腾讯微信的成功效应,“掌握用户手机桌面”的前景,使移动IM已不是单纯的一个应用之争,而是成为一个以用户关系为基础的平台之争,成为用户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中之争。

  而微信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即时通信业务发展迅猛,给运商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些产品均和用户的手机通讯录深度捆绑,并以智能手机客户端为载体,向用户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免费即时消息推送、语音对讲等功能,深受用户的欢迎。上述即时通信产品给运营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微信等移动IM产品严重冲击了运营商传统的短信、语音业务收入,造成了运营商基本收入的分流和下降;

  微信等移动IM产品虽然带动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但其也对网络资源形成了极大的占用,迫使运营商需要不断地投入资源来优化、扩容网络。其对运营商收入下降、资本费用的支出等负面影响,大于其带来的数据业务收入。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微信等产品均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服务,淡化了用户的运营商属性,强化了互联网特性,从而导致了运营商管道化、用户流失的风险加剧。运营商投入了上千亿元巨资建设了3G网络,花费大量费用发展了3亿多的3G用户,但是业务的发展并没有跟上用户的发展。发展来的用户只是使用我们的3G网络,而使用的核心业务却都是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运营商在这片乐土上,虽然贡献了自己的网络资源却无法从中得利,运营商不但存在逐渐被管道化的风险,而且对用户的控制力逐渐减弱,流失率会加剧。

  运营商不得不发的“箭”---移动即时通信等数据通信业务

  目前,用户的需求从传统的通信语音需求,迅速提升到社交、社区、精神及个人发展的数据通信需求,因此如何赢得这场互联网领域的至高点时运营商避免沦为管道化的关键。从微信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移动即时通信产品的黏性极强,一旦成为活跃用户,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建立的网络社交圈会导致其对该产品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并通过即时通信入口使用各种互联网业务。因此,如果运营商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被边缘化、管道化,就需要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产品,实现:

  把握3G业务发展的主导权,提升3G用户的市场价值,避免管道化风险。同时通过即时通信产品扩大自己的用户规模,确保自己的用户基础不被侵蚀,;

  提升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品牌,以移动即时通信业务为抓手塑造移动互联网业务价值链主导者的地位,从而避免被边缘化;

  积极应对竞争,通过移动即时通信用户的网络社交关系实现业务的自传播,从而带动新增用户的发展以及相关业务的使用,拉动网络流量等电信业务的消费,增加业务收入。

  基于上述考虑,随着4G时代即将来临,更快的网速、更高的带宽,将带给微信等OTT业务更好的用户体验,更丰富的功能,这也意味着其对运营商的冲击、替代效应将更明显。运营商应吸取原先的经验和教训,积极发展自己的数据通信产品来满足用户的多媒体通信这一刚性需求,从来避免沦落为纯粹的管道。运营商应总结在移动即时通信业务发展上的得失,结合自己的基础网络优势,积极发展数据通信产品:

  产品应立足用户的社交关系,以即时通信为基础,融合短信、语音、视频等消息沟通传统机制,构建一个以用户关系为基础的跨网络、跨平台的新型即时通信产品。

  视频功能应是该新型即时通信产品在4G时代的主要功能亮点。该视频功能包括视频通话,以及相应的视频拍摄、上传和下载、播放、推荐等特色。

  运营商的数据通信应是一个聚合通信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开放平台,以数据通信满足用户多媒体通信刚需,以开放合作应对微信的竞争压力,从而达到运营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聚集用户,进军移动互联网的目的。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