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BSS(Business Support System,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历史,BSS1.0时代以网络建设为中心,以BSS孤岛为特征;BSS2.0时代以BSS水平化、集中化的改造为特征。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下,运营商既面临着被管道化的威胁,又有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会,BSS该何去何从?
数字经济时代,运营支撑系统的新使命
过去几年间,一个不断被撩起的话题是互联网对电信运营商的威胁,以及运营商的管道化。但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这个话题不断触动人们的神经,却似乎还总有点儿遥远。但是回顾2012年的业界大事,可以说2012年是一个分水岭。
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并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打破了互联网领域IPO的历史记录;2012年8月,苹果成为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2012年11月11日,天猫的单日交易量超过100亿元。这些公司是互联网领域以及智能终端领域的翘楚。但在电信运营领域,2012年第2季度,全球电信业的收入出现了自2009年第3季度以来的首次同比下滑。
将这三类企业的业绩放在同一张图中,一条“微笑曲线”赫然而出。互联网玩家和智能终端厂商(也许只是其中佼佼者)高居曲线两端,电信运营商则普遍居于曲线的中低端。这揭示了行业间的价值转移,从2012年开始加速。
过去的电信运营商网络是生产系统,BSS是支撑系统。而在当今的数字经济大潮下,业务互联网化,使价值转移加速,IT系统的重要性越发凸显,BSS也需要从后台的支撑系统成为前台的生产系统,做业务创新的使能者。
从“支撑”到“使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BSS系统的建设一直遵循着“网络先行,支撑跟上”的建设思路。在传统的话音消息为主的时代,网络等同于业务,这种以网络为中心的BSS建设思路有其合理性,体现出网络是生产系统,BSS是支撑系统。
但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业务并非来自运营商,而是来自互联网领域。看看我们的智能手机,除了“通话”和“短信”两个图标代表来自运营商的业务,几乎其他所有的图标都代表了来自互联网的业务。这正是运营商逐渐被管道化的表象。而运营商所有业务创新的尝试,大多会受到传统的网络建设为中心的BSS的牵制。
以网络为中心的BSS部署的一大好处,就是新业务上线不必受到现有BSS的限制。在电信网络发展初期,快速的网络部署意味着快速的用户增长,运营商更倾向于建设一个新的BSS系统或者计费系统来支撑新网络技术,而不是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来改造旧的BSS。随着新网络技术和新业务的不断引进,整个BSS和IT系统也日趋复杂,最后BSS会“蜘蛛网”化,改造成本畸高,新业务的上线时间越来越长。
业务创新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特点是“微创新”,即大多数是长尾业务,难以再现“语音”或者“短信”这样的金牛业务。这些长尾业务无法以传统的一种新业务需要一套新的BSS或者计费系统来“支撑”的思路建设。因此,一种新的“使能”理念亟需引入,来建立一种开放的生态系统,以促进业务创新和新业务运营,实现BSS向Digital BES(Business Enablement Suite,商业使能套件)的演进。
“使能”这个概念在互联网领域由来已久,与电信领域惯常的“专用”大不相同。电信运营商习惯于把控业务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业务开发、上线、套餐管理、订购、收费和结算等。而互联网厂商则擅长基于使能的业务平台,建设开放的生态系统,尽量多地吸引合作伙伴来共同创新,进而给最终用户提供最佳的业务体验。
数字经济对运营商而言,既是现实的威胁,也是可期的机遇,因而,“使能”是运营商切入数字经济的关键一步。在“使能”的理念下,BSS将由传统的“支撑系统”,演变成使能业务创新和新商业模式的“使能系统”。
理解Digital BES:“动态神经树”
为了更好地从商业角度理解Digital BES,我们引用了一个“动态神经树”比喻来阐述Digital BES。
传统BSS就像一棵普通的树。由于光照不同,树朝南的部分比朝北的部分更繁茂。一棵树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能长成这种朝南更茂盛的形状,周期近似于传统BSS响应业务需求的时间。
而“动态神经树”上每片树叶都是客户触点,每片叶子都具有迅速响应周边变化的必备能力、信息、知识和工具,就像神经末梢能依靠本能来侦测和作出反应,而非等待大脑(中央控制点)发出指令后才行动一样。例如,零售渠道就是神经树的一片叶子,能自行灵活定义适合自己的业务规则。当客户访问渠道时,渠道能获得客户信息,如地址信息等,并检索到客户的偏好信息(通过数以百计的标签标识)。然后,渠道把这些数据与其预定义的业务规则进行匹配。匹配完成后,渠道能以对用户友好的方式,实时触发一系列动作,如促销、计费、通知和广告等。
更宏观地看,每棵动态神经树是一个自主的商业实体,大数据则是培育这些动态神经树的共同土壤。大数据经过集中处理就变成小数据,小数据是养料,输送到各个动态神经树,并按需供给到动态神经树的每片叶子。这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越强壮,就能培育出更多的动态神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