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新闻 > 流量经营,三大运营商到底哪家强?

流量经营,三大运营商到底哪家强?

2015-01-27 09:22:51   作者:未来已来   来源:网易科技   评论:0  点击:


  中国电信:没有历史包袱,甩开膀子干

  早在2011年,中国电信就明确提出深化转型的发展战略,定位于“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努力实现从话务量经营到流量经营的转变,并明确提出流量经营的三年规划。

  2014年,中国电信开放天翼4G手机服务,大力推进流量经营,并专门成立电信综合平台推进转型。

  其中由中国电信综合平台开发运营中心主导的“流量宝”就是在此规划下,托生于电信体制下的创新,实属不易。

  流量宝瞄准流量过期清零、流量无法转让流通、流量无法跨越运营商等用户痛点,作出了“流量货币化”的创新,通过流量宝用户可以查流量、赚流量、玩流量,还能使用流量钱包,实现了运营商流量之间的中转和跨越,不再局限于电信用户。

  而流量宝的流量钱包功能又引入了“零存整取”、“随用随兑”、“流量转赠”、“永不清零”等助力用户体验和口碑的玩法,在运营商体制下玩出了互联网思维的实践和落地。

  流量宝不仅仅局限于电信或者运营商体系内,时常跨界,谋求异业营销。携手优乐美跨界合作,联合推出的“流量宝携手优乐美,送您30M流量”等营销活动曾一度在朋友圈流行。

  中国联通:谨慎试探,从企业端开启

  2014年3月,中国联通4G正式商用,宣布实施“4G/3G一体化战略”。

  在流量经营方面,率先针对企业端用户推出“沃流量”门户,为全国的互联网企业提供流量合作服务,企业选择灵活购买。可以选择非定向前向流量业务或非定向后向流量业务,也可以选择定量后向流量业务或定向前向流量业务。

  2014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因灵活的流量政策,实现通过手机流量收入达到201亿。

  其中最为典型的,用户层面能够切身感受的典型业务为微信沃卡,尤其是微信特权吸引了不少用户,但实际上微信沃卡也是针对企业端的服务。

  2014年11月,中国联通在“2014移动互联网流量创新峰会”上宣布推出“流量银行”。中国联通将其定义为:一个针对3G、4G用户的流量管理与交易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为企业用户提供精准、高效营销服务的推广平台。它打破了传统的运营商界限,所有运营商的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中国联通称,用户只要下载App或登录网页版使用流量银行,就可以随时查询、存取和购买流量等服务,富余流量还可以转赠他人。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参加活动免费赚取流量。未来,用户甚至还可以将第三方积分(如信用卡积分、超市会员积分等)与流量相互兑换,用流量来购物。

  中国移动:起了个大早,干了个晚集

  2010年,中国移动从“移动信息专家”转型为“移动改变生活”,明确提出努力实现从语音经营为主到流量经营为主的转变。

  2013年12月,中国移动4G商用,工作目标明确为:全力4G,全面流量经营。

  针对企业用户端,推出了流量统付业务。客户访问企业APP时,产生的数据流量费用向用户减免,而中国移动向集团客户集中收取。

  针对个人用户端,推出了流量共享功能和流量共享套餐。

  一直传言即将推出的融合通信业务将把传统短信、彩信转变为基于数据流量计费,推出三大核心功能:新通话、新消息、新通讯录,却迟迟无法落地,最终商用时间一再延迟。而且即使推出也但仅限于中国移动网内,不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用户开放。别有意味的现状竟然是,中国移动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总结:尚在起步摸索期,难分伯仲

  显然,中国电信没有历史包袱,甩开膀子干,却意外干出了一篇天地,暂时领先。而中国联通则较为谨慎,先从企业端开始试验,直到去年年底才推出走向用户端“流量银行”,但具体效果有待时间观察。最悲催的莫过于中国移动,起了个大早,干了个晚集,只闻雷声,不见雨点。中国移动还在憋一个大招,即融合通信,未来也还有翻盘的可能。在流量经营的路上,三大运营商尚且只是小试牛刀,尚未完全发力,三国争霸,谁是魏蜀吴,还有待时间继续观察。

相关热词搜索: 运营商 流量

上一篇:2015年中国信息通信业十大趋势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