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新闻 > 运营商新生意:“捆绑”互联网一起做买卖

运营商新生意:“捆绑”互联网一起做买卖

2014-05-29 14:41:40   作者: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评论:0  点击:


  宽带,绝对是一门好生意!随着“马路”修的越来越宽,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产业链上的每个阵营都希望在这条“黄金马路”上做一笔大买卖。

  运营商正试图通过FBB(固定宽带)与MBB(移动宽带)网络协同发展,来构筑全业务运营的能力。但在LTE等新一代移动宽带技术飞速发展并走向流量经营模式时,传统的固定宽带网络生态链却陷入了窘境——运营商宽带提速难提价、互联网企业难以形成足够的收费用户规模、用户得不到更好的业务体验,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新时代下的固网“宽带生意”究竟该怎么做呢?

  FBB陷入困局 呼唤智慧经营

  首先,我们以国内市场为例,来分析导致固定宽带发展陷入困局的原因。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部署和实施,我国宽带网络的发展进入全面提速期,光纤入户的普遍实施将每户带宽提高到4M、8M,甚至20M。但由于缺乏创新业务体验、无法提供灵活的资费模式等原因,用户无法真实感受到带宽增加带来的优质业务体验,因此愿意为宽带提速另付费的用户寥寥无几。

  为何运营商苦心经营的固定宽带网络无人买单呢?单从商业模式来看,固定宽带传统的商业模式为:用户数×带宽包月费用(ARPU)=宽带收入。这种过于简单的商业模式使得宽带收入增长完全依赖于用户规模,用户数量一旦触及天花板,这种以规模带动收入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而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当下,运营商若仍坚持“以我为主”的电信化经营方式去做宽带运营,则必定会沦为“哑管道”。

  那么,“革了运营商命”的互联网企业的日子就一定很好过吗?也不尽然!虽然“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以及百花齐放的OTT,正在冲击着运营商的传统优势地位。但残忍的互联网生存法则告诉我们“得用户者得天下”,随着选择越来越多,用户对应用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互联网企业同样面临巨大挑战。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在抢了运营商不少生意的同时,却无法从运营商网络侧获取用户实际的网络能力,导致互联网业务上线之后,无法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优化业务体验。于是,手握大量内容资源且创新意识和能力极强的互联网企业,由于受制于高昂的带宽端口价格以及家庭用户带宽普遍较低的现状,难以形成足够的收费用户规模,陷入了缺乏盈利模式的怪圈。

  创新“后向提速商业模式”

  怎一个“窘”字了得,一方面是用户旺盛但无法满足的个性化带宽需求,另一方面却是互联网业务和运营商带宽无处销售的窘境。如何摒弃运营商传统粗犷的经营思路、基于互联网去创新,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创新固定宽带商业模式、实现固定宽带管道价值提升,同时构建用户、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三方共赢的生态链就成为业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而在这方面,三大运营商均已认识到了创新传统宽带经营模式的重要性。中国电信提出一去(去电信化)两化(市场化、差异化)的转型策略,中国联通提出运营商与OTT“鱼水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繁荣的理念,中国移动提出“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的十六字总体战略。

  由此可见,拥抱互联网、开放网络能力、合作共赢已经成为运营商商业模式转型的共识,而这一共识为突破传统固定宽带经营模式,向智慧经营转变创造了可能。据了解,通过“网络能力开放、内容合作共赢”的模式进行持续创新,中国电信福建公司(下称“福建电信”)已经成功实践了中国电信“一去两化”的智慧经营战略。

  福建电信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创造了宽带网络“后向提速商业模式”的智慧经营思路。其本质是从如何有效将宽带提速的体验直观地传递给用户,通过精准定位付费提速来提升互联网用户的忠诚度。从实现手段上,这种后向提速商业模式首先要理清楚宽带用户、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让运营商参与到内容运营当中,有效运用运营商对网络资源的理解和管控能力,实现对互联网业务体验的优化,并将优化过的业务体验直观地传递给最终用户。

  把互联网企业当成客户

  其实,所谓宽带网络的后向收费模式已经提出多年,但以前的后向收费模式和现在福建电信提出的后向收费模式有很大区别。福建电信智能提速创业团队负责人胡彦强指出,以前常规的后向收费模式是以各省为单位,运营商去了解客户有这方面需求,然后由运营商去整合或者运营商与一些企业合作来为用户提供服务,但以前这种常规的后向收费模式存在以下几大缺陷: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