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印度是一个有巨大抱负的国家。持续的经济发展,让印度迎来国际地位的上升,更意识到了“强国梦”的临近。于是,印度人也开始反思如何更好地“自强”。正是因为这样,印度政府近几年在经济开放的问题上变得谨慎起来,甚至出现倒退。
去年,印度政府被揭露以超低价拍卖了移动通信的波段,其中就有若干外资公司参与,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于是法院把大部分牌照回收,大幅度提高最低价重新拍卖,最后造成不少波段流拍,给如火如荼的通信设备市场带来一场大雪,最后造成印度通信设备销售出现下降,运营商也纷纷上调通信资费。
而更大的冲击来自于印度电信部的一系列安全部件清单。受欧美的安全审查影响,通信设备的安全问题也得到印度政府的充分关注。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论证之后,印度政府制定了一个电信设备部件国产化的清单和时间表,目的是确保14个涉及国家安全的部件最终能够实现100%国产化。
根据印度电信部的文件,14个部件的国产化将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实施。其中加密/UTM平台、SIM卡和专用自动交换机(PABXs)今年就实现100%国产化,而所有部件至2019~2020财年将实现100%国产化,并且除了SIM卡之外,政府规定其他部件的最低附加值都要超过65%。
印度真能“闭门造车”吗?
显然,印度“国家安全考虑”的背后,又有华为和中兴的影子。当然,印度政府在文件上没有专门针对中国,而最近被寄予厚望的国家光纤项目,印度人不仅把华为、中兴排斥在外,同样也把爱立信、诺西都欧洲品牌排除在外。作为WTO的成员,印度必须对各个国家一视同仁。而印度似乎抱着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印度制造”,而不是简单排斥某个国家。
但是,鉴于印度目前糟糕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问题则出现在,印度果真能够制造出自己的电信设备吗?假如真的能够制造出来的话,其竞争力又如何呢?
印度电信部的报告信心满满,认为所列出来的部件清单,印度人已经具备本土制造的能力。不过,印度的国营和私营运营商却似乎不买账。
据印度媒体报道,电信部的计划一出来,就遭到运营商的集体反对,认为如果采购本土制造的设备,只会降低运营商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印度的相关行业协会则向政府提出,本土化采购只能适用于政府部门或者国有企业,政府并没有权力要求私营部门也进行本土化采购。
不过,即使印度政府希望闭门发展部分制造业,也是困难重重。印度商业部早就对印度电信部可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而提出反对。果不其然,当清单公布后,印度政府马上遭到欧美商业联盟的反对,认为印度此举违反了WTO规则,假如印度政府果真这样做,可能会被更多国家仿效,从而削弱全球自由贸易。
印度部分电信设备的本土化最终能否实现,还有待观察。不过,对于华为这样处于风口浪尖的企业来说,最关键的则是加大对印度本土工厂的投资。鉴于华为一直不断地推动本土化,印度相关行业协会也一直游说政府把华为纳入本土工厂名单。而外资在印度本土建厂,也正是印度政府引进投资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手段。但是,针对印度政府善变的政策、糟糕的配套体系和僵硬的劳动法规,外资进入的脚步依然缓慢。
印度通讯设备产业协会(TEMA)的顾问桑吉夫(Sanjeev Kakkar)认为,既然美国、中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自己的电信设备安全政策,为何印度就不可以呢?印度本土化战略确实是一箭三雕的好事:第一能够有效减少贸易赤字,第二能够解决安全担忧,第三则有助于制造业的强国梦。
只不过,印度“大放大收”的政策经常会令人震惊,让国际制造商措手不及。而根本的问题似乎是,印度的经济学家似乎更加担心收得越来越紧的政府,到底能不能够在基建和制造业上有所突破?除了电信设备制造本土化之外,印度政府也陆续制定了太阳能、家电等其他制造行业的本土化战略。在自由的全球化市场上,印度这些略带火药味的战略,看起来像是个悖论:“印度制造”的梦想越迫切,印度似乎也就离世界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