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制造 > 2012,中兴通讯的龙年劫?

2012,中兴通讯的龙年劫?

2012-12-24 10:45:38   作者: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



  在全球,大公司普遍存在“大企业病”的问题,其中相当数量的企业经不住内外危机的“劫数”考验,黯然陨落,比如柯达公司等。但也有一些企业在遭遇重大危机和低谷时,能够审视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了正确的战略调整,一举破“劫”获得重生,成为更加成功的企业,比如IBM、苹果和GE等公司。

  浴火重生才是凤凰

  有句话这样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柯达就是倒下的公司之一。2012年,有着132年历史的胶片相机时代的市场领导者柯达,因为没有经受住数码相机时代的冲击而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其实,早在1975年柯达就发明了全球第一台数码相机,但由于保守、固执和对市场反应迟钝,它一直没有重视数码相机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直到2003年才幡然醒悟而仓促应战,但为时已晚,最终还是被市场淘汰。

  有柯达这样在黑夜倒下的巨人,也有像IBM、苹果和GE这样见到了阳光的英雄。

  最先研制出PC个人电脑的IBM,曾经错失把控操作系统等决定性软件的有利时机,而陷入与众多兼容机厂商争夺微薄利润的苦海。面对公司内部存在机构庞大、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等问题,内外交困之下IBM不得不开始转型。它一边裁掉冗余的部门和没有前途的项目,一边把分出去的一些服务公司整合回来,把IBM的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服务合成一体,打造一艘IT服务业的航空母舰。IBM不断地调整内部结构,将一些非核心、长期效益不好的部门卖掉,同时扩大核心的、利润高的生意,向更高价值的业务转移。最终这家原计算机硬件制造公司转变成为了以服务和软件为核心的服务性公司。IBM浴火重生的秘诀就是“转型”。

  谁能想到,21世纪头十年最为成功的苹果公司,也曾经是20世纪90年代最令人失望的公司之一。面对当年亏损的困局,苹果推出了有着很酷外形和优越图形功能的iMac,将自身重新定位为讲究性能和时尚的高端电脑制造商,与微软、戴尔、惠普进行差异化竞争,实现了重新盈利。接着苹果着力发掘新的成长点,从2001年开始,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让全球消费者为之疯狂的产品,都是苹果在技术和艺术融合的巅峰进行的创新。正是创新精神的回归,让这家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重回时代之巅。苹果凤凰涅槃的秘诀是“创新”。

  让今天无数管理者奉为圭臬的GE,也曾经犯过在管理上官僚、业务上保守,分配上平均主义的大企业病。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摊子铺得过大,弱化了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人均效率严重低下。在看似平稳的表象之下,多年积累的经营问题已是暗流汹涌。然而GE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及时正视了问题,进而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它出售了大量前景不好的商业部门,在5年时间里裁掉了11.8万雇员,改革了利益分配机制,将原先只有高管才有的股票期权,扩大到三分之一的员工持有。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逐渐聚焦到能在所在行业做到数一数二位置的核心业务上。GE能在随后20年保持高速增长的秘诀是“聚焦”。

  不断经历波峰和波谷,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经受了波谷的考验,才会成为更成熟的企业。当年IBM、苹果和GE等公司存在的问题,今天的中兴也都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比如机构庞大、业务平均、管理粗放、官僚作风、激励不够、执行力差等等。IBM、苹果和GE分别通过“转型、创新、聚焦”走出了困境,而今时今日的中兴能否走出困境?又靠什么走出困境?

  中兴的“破劫”之道

  2012年前三季度的巨额亏损,对于习惯于高速增长、习惯于持续盈利的中兴来说,也许未必是一件坏事,它为中兴敲响了警钟。中兴内部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以往盈利较好的时候,一切问题都被掩盖,公司内部弥漫着一种侥幸心理和过于乐观情绪,总认为中兴存在的问题,其他成功公司也都会有,这些问题不会影响公司发展,所以总是难以痛下决心根除问题。

  但是,巨额的亏损终于还是到来了,这无疑是给中兴从上到下迎头浇了一桶冷水,从头顶一直凉透到了脚跟。在11月份管理层的一封内部公开邮件中,高管们对公司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刻反省,随后而来的是中兴大规模的机构调整和人事变动,种种迹象表明,中兴内部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业务“聚焦”和运作“提效”可能是中兴自我救赎的关键词。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