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增值业务 > 中移动CEO李跃:重走移动互联路

中移动CEO李跃:重走移动互联路

2011-03-04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中移动的移动互联战略不乏先见之明、创新突破,但成果为何不及预料?新任CEO李跃抑其弊端,战线回收,能带领中移动走出一条新路吗?
'></center><br />
<br />
  过去10年间,中移动一直保持着有别于其他电信运营商的活力劲头,快马扬鞭,积极探索话音业务之外的数据增值业务。从2000年的移动梦网开始,到之后的红极一时的四川音乐基地模式,到139互联公司的尝试,张立贵、王晓初、王建宙等历任中移动领导者皆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中国移动(0941.HK)2010年上半年年报中,移动增值业务占营收比重达29.5%,而在全球经营数据业务最成功的日本运营商NTT-DOCOMO的增值业务收入也不过30%,看上去,中国移动似乎已经取得了成功。<br />
  但这是饱含水分的繁荣。<br />
  为了赶上移动互联网的热潮,从2007年开始,两年多时间内,中移动八大业务基地相继建成。在KPI的考核压力下,各分公司采取强行捆绑用户、开通增值业务送等额话费的促销手段,比比皆是。中移动数据部部长高念书2010年年中透露,中移动近70%的用户使用了捆绑数据以及信息业务的套餐,连最成熟的无线音乐业务,其收入的53%都是来自套餐捆绑。对此,李跃出任CEO后不久,就公开表示,移动“数据业务和用户在不断增长,但是没有相应幅度的收入增加”。<br />
  真正让李跃对增值业务之乱有清醒认识的是其上任前后,爆出的四川音乐基地负责人李向东因腐败问题携款潜逃事件。<br />
  关于李跃本人,外界所知甚少,遍访多人也只能说出谦和、低调这样模糊的印象。李在2008年出版过《集中管理—网络时代的电信企业管理创新》一书,或许已经将其上任之后的管理思路有所展示。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到了低成本、大规模、流水线、规模经济等关键词。<br />
  王建宙自2004年出任中移动CEO以来,一直在移动互联网业务方面进行最大限度的市场化尝试,与外合作,避免运营商“被管道化”。但现在李跃似乎反其道行之,将加强总部集权和内部修炼,减少外部合作。<br />
  这既可视作是在补前期大跃进式发展留下的某些隐患,也有可能改变这家电信公司移动互联的发展模式与方向。<br />
  <b>互联网与体制:基因之悖</b><br />
  几年前,王建宙在公司内部喊出中移动需要互联网疯子。<br />
  2007年3月,刚刚过完春节的移动员工还没有完全进入工作状态,总裁王建宙和中移动的高层管理人员就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王建宙拿出一份名为《关于中国移动进入互联网的策略》的文件—这是移动近30人成立的研究小组历时数月提交的内部报告,“互联网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刻。”他说。“管道化”已经成为全球运营商的咒语,交游甚广的王建宙早和Google这样的互联网公司高层有过会晤,他看到了可怕未来。   <br />
  这份报告揭开中移动正式发展互联网业务的序幕。接下来的数月,以副总裁刘爱力牵头(当时负责移动数据业务的副总裁鲁向东正在党校学习),包括数据部、市场部、战略规划部、中移动研究院、卓望甚至人力资源部等众多部门相关负责人都参与了互联网战略的讨论。<br />
  黑压压的人挤进移动的大会议室。有曾经参与当时会议的人回忆到,在那张长条形的会议桌一边,是刘爱力,中移动总工李默芳和对外投资办公室总经理李柏清分坐他两边,会议桌的另一边坐着各有关部门的部长或副部长,而靠墙的椅子上还坐着一排人,那是各部门的处长等人。这个隐含权力秩序的就坐方式,在中移动这样的国企会议中司空见惯,当天却被来自卓望(卓望集团是由中国移动(香港)、美林、沃达丰等投资的一家外资机构)的一位演讲者戳破,他指出,互联网公司开会一般都是圆桌会议,不用彰显谁位高权重。<br />
  会上,数个部门都在争取做新业务的权利,甚至有人以中移动已经有企业网站为由证明本部门是懂互联网业务的。<br />
  这样的会议组织过多次之后,最终确定在卓望集团下成立一个新公司做互联网业务—中移动显然希望这家新公司能够尽量少受到运营商的国有体制影响。这家公司被命名为“139移动互联”(以下简称139)。时任中移动数据部部长的叶兵之前有过互联网从业经历,后来成为卓望集团的总裁,兼任139 CEO。<br />
  为了显示互联网业务的决心,中移动希望从互联网业界找有眼光与能力的人来经营139,著名的“互联网疯子”一词就是在这段时间被王建宙在演讲中提及。经过一番筛选,原微软MSN中国负责人罗川进入中移动的视野,在几次接触之后,罗川加入139,成为COO。这家公司在2008年11月最终成立。<br />
  叶兵、罗川外加从数据部转来的张鹏,成了这家公司的铁三角,包括三人在内多名高层持股。王建宙对叶兵说“允许做,允许错,保证环境宽松”,还许诺139单独上市的可能,这些在中移动乃至运营商内部都没有先例,可能是王建宙能想到的最大限度的资源和政策了。<br />
  139成立初期并没有成型的思路和商业模式,叶兵认为明晰思路需要一到三年时间。但是它靠什么捱过这漫长的摸索期?互联网公司的规律都是要先大把烧钱,但是由于国企体制问题,中国移动不能由总部拨款,那资金就来自卓望集团,更确切地说是来自卓望集团下另外两家公司卓望信息和卓望数码。问题来了。“卓望信息和卓望数码前期供139烧钱,将来139如果上市和这两个公司却不会有任何关系。另外,139的业务发展都需要用数据部的数据资源,但是将来上市和移动任何部门也没有关系。这种情形别人为什么要帮139业务发展?”卓望集团内部人士表示。<br />
  而且,即使远离中移动,139依然摆脱不了中移动的体制特色。叶兵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的差别:作为移动通信商追求稳健发展,好是基础;而互联网公司追求又快又好,快是根本。但139无论如何也快不了。比如,139后来有产品“说客”,类似新浪微博。但新浪能够信息实时发布,出错再删除。但139一定是要先经过审核,延时发布,数据部后来专门成立了无线互联网处监管139。这鲜明地体现了139与纯市场化公司的差异。对于作为国有企业的中移动来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移动每一个人都对此心知肚明。<br />
  “中移动做互联网公司遇到的每个问题,单一看都能找到解决办法。但是放在一起,就是死结。”上述卓望人士表示。<br />
<div align=center style=共 2 页:1 2 

《中国企业家》杂志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