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美股市场,自5月18日Facebook登陆纳斯达克后,美国股市已经整整四周没有一家企业成功IPO。而此前,中国已经有迅雷、拉手网等中概股公司先后撤销了IPO申请。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0年前后科技股泡沫破灭时的景象——经济好时,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都是黄金,风投们盲目地追捧科技企业;但随着经济危机来袭,紧接着就是资金停止流动、IPO停滞、上市企业股价跌到谷底,一大批科技企业或许就此落幕。
“这些公司正在经历剧变,而变化的速度我们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都没有看到过的。”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的互联网分析师本·沙克特(Ben Schachter)说道。
周期性变革
科技行业从高峰到低谷,以及从低谷回归高峰的时间周期大约为10年。根据汤姆·汤古兹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全球科技公司市值约为500亿美元,占全球所有实体总市值的1.7%。10年之后,科技公司的市值增长了超过两倍,达到1760亿美元。
随后,科技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值在10年时间内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0%,到2000年时总市值超过8万亿美元。在巅峰时期,科技公司市值达到全球所有实体总市值的1/4。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科技公司市值在3年时间内缩水了63%,至3万亿美元。目前,科技公司市值为7万亿美元,占全球所有实体总市值的14.7%。
科技行业的构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是以IBM为代表的硬件时代。IBM缔造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来临。1990年,电信公司和计算机厂商是最大的科技公司。在当时的前十大科技公司中,IBM市值超过科技公司市值总额的35%,而前四大科技公司则超过75%。
但是在接下来的10年,当IBM仍沉浸在行业霸主的优越感中时,另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微软出现了。
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统领了全球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风头无出其右。在1996年,微软市值超越IBM ,标志着软件公司超过硬件公司成为市场领先者,而后者的排名甚至跌出了科技公司前十。
但谷歌的快速崛起又把微软打了个措手不及。它通过免费模式推广在线搜索引擎,短短几年时间实现狂飙式的发展,而微软仍坚持通过简单的买卖软件实现盈利,即价值链模式,无法理解甚至否定谷歌的免费模式。
业内人士评价说,20世纪90年代是微软的10年,操作系统无人能敌,但在互联网时代汹涌而来时,微软反应迟缓,过强的桌面软件基因,使它无法站到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之巅。在雅虎、谷歌、Facebook等新青年面前,微软老态频现,错失门户、搜索、社交网络等机会。
如今,移动互联网正成为新的宠儿,并将深刻改变科技行业。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估算,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发展将速度惊人,未来5年内它的规模将是桌面互联网的10倍,而普及时间仅相当于桌面互联网的1/3。
IT巨头们已纷纷拥抱移动互联网。规模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则包括AT&T、Verizon、中国移动和沃达丰;移动终端中,三星和苹果脱颖而出;操作系统上,谷歌Android与微软的Windows phone 平台加入竞争;由几十万开发者创造的“App经济”正在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而IBM已经转型为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与微软和甲骨文一同开拓企业软件市场;曾被指责缺失移动互联网战略的Facebook则花10亿美元收购 Instagram ,迎接移动领域的挑战。
在李玮栋看来,这些变化意味着市场对科技行业的定位更加务实,从代表未来,变为提升生产效率和促进消费;而另一方面,科技行业的关注焦点从技术、产品本身转向了用户,“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