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0
2008中国通信技术年会汇聚各路技术精英,共同探讨2008年中国通信技术之行军方略和成长动力;将2007年通信行业热点技术与应用成果悉数呈现,清晰地描绘出网络融合背景下技术演进的脉络,为通信行业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并对2007年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和优秀成果的企业进行表彰,共同见证技术的力量。进入直播页面张智江: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应邀做这么一个发言,想来想去不知道做什么发言好,我想参加会议的人很多,专家也很多,所以我想简单地从运营的角度,看一下大家都看好的IMS架构应该怎么发展。
整个的网络包括林校长都讲了,它一定会演进,它一定会从这一代走到下一代,从下一代走到再下一代,那么它的趋势我们要好好把握,那么我们就是运营网络、经营网络、维护业务。那么我们从网络的整体发展进程来看,应该说IP化是一个趋势,在若干年前还有一些分歧,那么今后再没有什么大的分歧了。IP化是业务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发展的需要、应用的需要。
那么总的来说,IP化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也是必然的,因此,我们运营商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大局,建设、维护、规划好我们的网络。
那么整个大的网络,向IP化的趋势演进是非常明显的,那么怎么样才能够符合业务发展,又符合运营商方便经营、方便维护,更有利地提供业务的网络,必须把这种技术提升成产品,产品形成网络,网络让它更加优化、更加高效地提供服务。那么,我们认为IMS这样的网络架构,或者是网络体系结构,是符合整个电信网络IP化发展的总体趋势的。
那么为什么说它符合总体趋势呢?上面的几位领导和专家也讲了从政策、策略、战略上说了一些网络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是实际上整个的网络发展,IP化从原来的传统业务向平行业务转型,从传统的电信服务商向信息服务商转型,总的来说,要实现这些转变或者是转型,实质上就是两个方面。从网络的角度来看,就是业务和承载的分离、管理和控制的分离。那么,要实现这几个分离,实际上目前各个电信运营商,或者是各个网络,都是分几步在走。
我们大家都知道,传统的网络,业务和控制是一体的,大家都知道电话网络是这样的。那么后来,为了使得它简单,使得控制方便,软交换模式完成的第一步,是业务和控制的分离,那么下一步就是业务和控制还有管理都分离。这样可以使成本更低,提供业务更方便。那么纵观业务发展的行业来说,各个行业组织都为此做出努力,并且积极地走向成熟。具体的不管是原来的ITU,3GPP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组织在跟进。特别是这几年,这个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那么这个产品,从国际上的大厂家,到国内的主流厂家,应该说都有一部分的雏形,也有一部分具备了IMS基本的功能。那么运营商都再继续关注和跟踪试验,这里面我列了一些,具体我就不说了。
根据我们从全球的考察情况看,以及一些大的调查机构的报告说明,实际上现在目前全球来说,IMS真正能够报到的试验的多,试用的多,有的是测试的多。真正具有IMS应该具备的功能、业务和性能能力的并不太多,包括一些大的非常有名的厂家。这个都是一步一步在发展,从整个的国际组织标准发布的时间就可以看出来,它现在还是在一个初级的阶段。
那么运营商对于IMS是非常地关注,也是运营商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也是向老百姓提供老百姓所需要的精品业务的需求。因此,中国联通作为一个全业务的运营商,对于IMS的应该说是更加迫切。全业务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就是网络很多。过去受各个技术和体制的限制,必然业务多了网络多,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历史的现实,因此,中国联通为了将来大的发展,那么网络的融合和统一始终是我们战略的重点。那么,IMS应该始终是我们关注的主要课题。那么这几年,我们从课题研究,到技术试验,到业务试验,到支持系统的试验,都围绕IMS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测试。
具体我说一下这几个方面。从我们同时,我们实现了这几年的研究试验表明,IMS现在最基本的两项功能,是CSCF(音译)和GSM功能,这几个基本功能,应该达到了标准规范所规定的基本指标。同时,IMS接入的无关性也达到了基本的指标,什么叫做接入无关性,就是IMS的核心控制,无论是移动网、GSM的网络、Wi-Fi、WiMAX的接入,都可以毫无障碍的接入,而且不被控制。
第二个和线网的互通,特别是对于电话网络不能接入,但是可以互通,这个也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在我们两个网络的并存期,IMS和原有的网络互通最基本的要求也能够实现。
那么关于IMS究竟能够提供什么业务?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说它现在的网络架构还不是很成熟,你要说它是一个杀手级的业务,后来我们想很多的杀手级的业务不是讲出来的,是培育出来的。所以,我们把IMS架构下提供业务的能力,我们把这个业务分成了三类去验证。第一类就是作为网络发展,它必须能够继承原有的网络业务,我们把集成类的业务面向移植类网络的业务发展,我们目前大部分开展的业务,在IMS网络架构是可实现的。第二类我们叫做互通类的业务,就是说我现在互联网或者是二代网上有的,我现在在IMS上不能实现或者是实现不好,它能够互通就可以了。第三类是我在现有网络上开得不好的,或者是开不出来的,只有在IMS架构下能够开的,我们叫做IMS新业务。我们都做了试验。
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IMS可能是主流,至少是目前没有争议的未来的架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它还很不完善,它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包括标准体制,包括产业链的支持。我说的产业链就是配套,非常典型地的,我们每年都在连续做这个试验,当然层次会更高、目的不一样。但是缺乏终端,任何一个网络当网络本身价值不大,最重要是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业务,要想提供什么样的业务必须有终端。到目前为止,IMS业务的终端数量极少,并且能够真正给用户提供业务的终端就更少,因此,这个产业链还是不完善的,没有达到一个可调整的情况。
那么IMS的互通,我们看到IMS大部分都是同厂家的东西在那里做,不同厂家的互通或者是做到网络互通是没有做到的。基本上,都是关系好的几个供应商,个别的指标不能互通,大面积网络性能的互通。另外,如果一个网络,要变成一个可经营的网络,它的支撑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它没有支撑系统,它是没有办法经营的,如果你没有办法对于用户进行认证或者是没有办法管理这个网络,这个网络一定没有办法经营。
那么下面包括了我们对于IMS业务的思考包括典型的业务等等。这个我就不讲了。
我想总的来说,IMS应该是我们看得比较准确,也是比较有把握的下一代网络的架构,因此,我们应该在现在的基础上,积极地关注、广泛地联合、共同地发展,让IMS健康、有序、高效。应该说,IMS的发展,如果让它走得快一点,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把VoIP的问题解决它会走得很快,如果解决不好它的步伐会很慢。我们现在60%乃至80%、90%的业务来自语音,如果这个网络对于语音业务继承得不好,我们就不能发展。IMS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VoIP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它的速度会加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