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新能源、在“雾霾”巨大压力下的新环保需求、5G、物联网等,越是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候,这些机会越显得弥足珍贵。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不仅是中兴的机遇,更是时代赋予中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做最好的自己
要想把握时代大势和机遇,最重要的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
作为追赶者,过去这些年我们的发展不乏曲折,在大多数方面也不敢说“做最好”。但是,今天我们有了一定的条件,竞争也倒逼我们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况且,大家本来就是一群优秀的人,追求自我价值就理应追求做到更好、最好,而且这种追求最好的外部人才环境也越来越好。
不久前,我看到了一组数字,中国在《自然》发布的全球科研贡献榜上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在汤森路透的《2015研究前沿》报告里,中国已经在149个前沿领域中的16个取得领先。这些指标都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具有全球权威性、也具有先导性,反映了什么呢?反映了巨大的人才机遇。当我们担忧人力成本上升的时候,也应该同时想想,我们如果能搭建更好的平台,从全球范围内找最合适的人才,会比单纯看人均人力成本好。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有商业上的成功,必须有更好的机制吸纳和使用人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近期侯董事长特别向管理团队强调,要以提升人才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为战略指引,要求我们打造面向未来的管理能力。按我的理解,其中有几个重点:第一,只有提升高层的战略前瞻力,加强顶尖人才引入和融入,才能适应前瞻性的M-ICT战略,只有不断提升所有管理者的领导力,才能让各个模块的决策能力有持续提升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二,以结果为导向为人才激励匹配相应的考核机制、让能者脱颖而出,根据成果、行业对标匹配有竞争力的薪酬;第三,简化、打通、进化业务流程和IT流程,形成决策闭环,加快决策速度、降低沟通成本,坚决大幅提升组织效率。

因此,2016年继续强化项目管理之外,我们的一个新增的管理任务就是以“做最好”为导向做好人的管理,重点是落实好三个10%:从能打胜仗、专业有公信力的人群里选出10%最好的,给予更大的激励;对后10%强制排序的同时,也能吸纳外部的优秀人才加盟,这新增的10%必须给团队带来新价值,对于公司欠缺的、跨界的关键人才必须要加大引入力度,解决我们的短板。侯董事长强调,CGO里关键是这个Open,而Open是一种能力,我们如果不能吐纳人才、知识,不能与产业链共赢,就不可能适应M-ICT时代。比如,手机渠道,如果不能与渠道共赢,我们怎么能独自赢?同样,如果我们没有懂互联网的人才、没有懂汽车的人才,也不可能做好互联网营销和新能源汽车。

这三个10%指标怎么落实好?内部应该有专业的评选标准,做到有公信力、有激励措施配套;而外部,一定要有标杆,以比我们强的人为标杆、以业内最佳为标杆;我们的标杆也应该是可验证的,像杰克韦尔奇强调的,最终要“赢”,不能赢,证明你的评选是不严肃的、不科学的,相关领导要负责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站在2016年新年的门槛上,展望的不仅仅是这一年,还要不断强化我们的战略前瞻性,在M-ICT战略指引、CGO战略思维和拼搏创新的文化驱动下,要通过树立新的愿景、使命和阶段目标促成战略的实现:公司已于近期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中期计划,志在届时实现年营收2000亿的经营目标——这背后也代表着一系列核心竞争力的飞跃、行业地位的大幅攀升。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通过两届新的经营周期实现这种跨越,也让每个中兴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接下来几年,尽管我们将面临一个相当寒冷的宏观经济环境,一个偏冷的产业环境,需要有足够的准备,但是,在大时代面前,如果我们能够焕发出足够的激情和热情、力争做到100%,理应能够改变我们的小气候,也有望帮助中国产业升级改变一点大环境!2016年,让我们以崭新的面貌开启2020年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