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新闻 > 马继华:降低流量费并不是要降低流量消费

马继华:降低流量费并不是要降低流量消费

2015-04-23 09:38:28   作者:马继华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


  在华为2015分析师大会的对话环节,媒体记者与华为方面的负责人就流量资费进行了探讨,而几位记者朋友更是提到中国移动已经连续几个季度利润下滑,开玩笑说要华为帮一把中国移动。

  事情的源起是,华为在运营商业务中提出了新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助运营商在视频分发方面提高能力,并由此可能形成对互联网视频公司优势业务的分流,这也被人解释为是帮助运营商战胜互联网公司的OTT.不过,华为的官方并不这样认为,这种提升运营商的能力的做法必将提高运营商的整体网络能力,消费者将是最终受益者,而互联网OTT公司也会因此能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带来更多的用户使用。由此,运营商的流量费用问题便再次成为焦点。

  当然,之所以提到流量资费问题,那是因为总经理前几天在某座谈会上说,要降低流量费,薄利多销,提高带宽!由此引发了有关政府部门和运营商的集体降价行动。

  不过,华为方面负责人对媒体认为的降低用户流量费用支出并不赞同,而是支持另外一层涵义。那就是,降低单位资费,但用户保持与以往差不多的总消费支出,但由此将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这其实才是中国通信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中国正在进行信息化的社会转型,这个转型的基础便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如果运营商的资费快速的下降,但老百姓的消费量并没有由此提高,这将导致运营商的收入断崖式的下降,网络建设和维护将难以为继,对整个社会都是伤害。

  同理,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中国人的平均信息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势必将提高,否则都投入到食品上,那将导致恩格尔系数的提高,整个社会将是畸形的发展。在很多地方,一整年的宽带费用只要两三百元,一个月的每用户移动电话消费也只要四五十元。这些钱只够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中心停车两个小时,吃上两顿庆丰包子,基本不够一家几口饭店吃一顿火锅。如果这样的信息消费都不愿意承担,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怎能保持移动信号的全覆盖?

  按照华为发布的2015全球联接指数(GCI),而美国、瑞典、新加坡排名前三。发展中国家中,智利、中国和阿联酋综合排名前三。中国在本次调研的50个国家位居中游,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二。

  华为认为,中国之所以能排名发展中国家第二,主要受益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正呈现爆炸式增长,交易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人均带宽水平不高,但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市场和互联网市场。测算结果表明,每增加20%的ICT投入将撬动GDP增长1%,显然,这样的投入并非来自政府财政拨款,而是要来自相关企业的资金,而相关企业的资金最终是要来自消费者的信息消费。从这个角度说,降低流量费也并非是要降低老百姓的信息消费,主要是要让老百姓消费的起,从而消费的多。

  从华为发布的这份2015全球联接指数报告也可以看出来,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在世界上处在领先位置,信息化的互联网生活正在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招商银行的代表分享时也认为,招商银行的手机银行目前已经成为其最主要的用户渠道,未来还将继续得到加强。而在去年双11的网购狂欢中,淘宝天猫中用手机购物的用户就已经达到三四成比例,在最近淘宝又提出未来手机将会成为网购主流的预测。大家也都知道,文字不如图片,图片不如视频,视频不如真人,当前置摄像头很快就变成化妆镜,各种高清视频内容的活跃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流量的使用量肯定将呈现飞跃式发展,既要提高使用量,还要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又要大幅度的降低消费金额,这种设想本身就不符合逻辑。

  我们要明白“薄利多销”的意义,运营商通过降低单位资费,促进网络经济发展,进而提高了老百姓的流量使用量,从而达到“多销”的目的,甚至,因为“薄利”导致了“多销”,运营商还可能在总收入上略有提升,如此就是价格弹性的作用。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