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新闻 > MWC2015:电信业的变通与重建

MWC2015:电信业的变通与重建

2015-03-09 11:02:33   作者:林紫玉   来源:赛迪网   评论:0  点击:


  201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的重心,已经完全从人的连接转移到机器上,人们普遍认为,这将是更大的商机和盈利模式改变。相对应的是,整个网络结构、管理软件以及运营思维的彻底扭转。

  因此,在今年巴展上,各大厂商竞相展示了面向5G的技术创新,包括全新的无线接入、SDN、NFV构成的奇妙网络,让我们看到了百年电信业改头换面的节奏。这种转变并非孤立,整个产业链已经闻风而动。

  5G的悖论

  5G浪潮方兴未艾,关于发展的可能性和相关成本,仍有大量问题悬而未决。同时,业界需要面对5G的两面性:一是解决用高带宽干什么的问题;二是如何确保万物互联对可靠性、低时延的需求,并无惧无穷小数据包对网络的冲击。

  《商业周刊》文章评论说,5G网络需要极高的灵敏度,如果下载量过大,即使光速也嫌太慢,与此同时,运营商需要开发大量无线信号发射塔相关的技术。人类可能无法设计出既节能又提供超快速度的先进网络。

  虽然谁也不愿给5G定价,但过去的历史可做前车之鉴。GSMA预计,2014年至2020年,移动运营商的网络投资将达到1.7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将现有网络升为4G结构。这几乎是2009年至2013年3G网络建立时投资的两倍,当时合计投入8780亿美元。

  很显然,若要实现移动全网5G,需要一种更具突破性的技术。不过爱立信CEO卫翰思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移动网络是一种演进的叠加,不要完全另起炉灶。这次巴展上,爱立信5G测试床就演示了5G与LTE双系统连接,表明对未来5G将与LTE长期并存的趋势判断。

  准5G已开战

  此次展会上的第一大亮点是PRE5G或叫4.5G。虽然5G标准和商用要到2020年才会完成,但是,爱立信、华为、中兴都采取了比诺基亚通信、阿朗更为激进的策略,率先抢跑5G。

  比如,爱立信展示了5G无线测试床,中兴率先推出了PRE 5G原型机,而华为甚至把5G看作未来技术的基石,都处于相对领先位置——当然,三星在专利储备方面也值得一提。

  爱立信的5G测试床演示了与LTE的双系统接入,同时爱立信展示如何管理大规模物联网网络,并使其采用移动网络处理低延迟的控制回路。还演示了利用移动网络远程控制两台挖掘机。保持了一个业界领导者,迈向5G的节奏。

  中兴则率先展出了基带射频一体化Pre 5G基站,采用Massive MIMO技术,大幅提高频谱效率4-5倍,外观像一本书,也因此命名为ZTE PAPER。据了解,中兴目前正在与中移动进行业务测试,也是目前唯一进行此项测试的设备商。

  此外,爱立信和高通展示了在LAA和LTE-U上的进展,旨在实现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的协调使用,让LTE与WiFi和平相处,或是建立一个完整的LTE-U网络。高通确认,今年下半年就将推出相关芯片方案,预计明年能实现规模商用。

  新IP与商业模式重建

  5G的小伙伴SDN与NFV已经在路上,虚拟化已经不再局限于数据中心,而是深入到网络的各个环节。

  AT&T计划到2020年75%网络由软件驱动,以跟上无线数据流量10万倍的增长。思科宣布与德国电信,Telstra和意大利电信开展虚拟化合作,将使用思科的虚拟网络功能和它的UCS商用服务器硬件。

  爱立信、中兴、华为、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等一大票厂商,都在此次展会上展示了SDN和NFV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各种案例。

  而从根本上看,电信网络将迎来一大波IP化改造,未来的网络结构将实现极简化、硬件统一、软件驱动以及模块化按需定制。

  业内人士评价,从ICT的大格局来看,所有电信厂商可能都如同奔跑的困兽,赢了技术,输了格局。一方面,在5G技术发展上抢跑,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创新力;另一方面,未来1G、甚至1T级别的带宽下承载什么应用,是否给运营商、设备商带来切实的好处,前景却并不清晰。

  这次展会上,华为2012实验室演示了研究五年的浸入式通信Mirror Sys,实时传输3000万像素的真人大小场景,算是为未来5G带宽找到的一个出口。

  华为还提出了FMC2.0的商业理念,倡议运营商都应该成为全业务运营商,为此,华为提供FAST FTTX,LTE固定宽带等解决方案,帮助移动运营商快速进军固定宽带市场。

  爱立信、中兴展示了RCS+VOLTE,算是电信业真正转型的一种尝试。面对OTT的挑战,运营商需要拿出具有电信级服务质量的互联网化通信服务,承接以往的通信基础,重新获得用户黏性。

  智能硬件争斗

  此次巴展在智能硬件上表现出的趋势是弯曲屏幕、人机交互以及让人想戴的可穿戴产品。高通、英特尔、飞思卡尔、ARM等芯片厂商也展示了路线图。

  其中发布了高端机型的以三星、HTC、SONY、中兴为一组,均发布了年度旗舰机。三星发布了弯曲屏手机S6和S6 Edge,与M8看不出区别的HTCONE M9,中兴执着于人机交互,继语音识别的星星2号后,又推出了眼纹解锁的Grand S3。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