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新闻 > TD风雨20年:中国须向美国学习大战略和大局观

TD风雨20年:中国须向美国学习大战略和大局观

2014-12-16 10:44:38   作者:奥卡姆剃刀   来源:新浪微博   评论:0  点击:


  韩国日本的努力看起来是失败了,但并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在相关研究方面得到了许多收获。进军国际电信标准是进取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中国扑腾的效果比韩日要好,TD-SCDMA被纳入到国际电信标准体系是重大胜利,彻底改写了国际通信史。

  这些年中国在国际电信界已经折腾出了点样子,在引领5G发展的无线通信研究论坛组织的首批成员中,印韩日各有一个专家,而中国有两个。2013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成立了“IMT-2020推进组”,旨在提升中国的5G技术,并加强与国外组织和公司的合作,中国现在是全球公认的推进5G最积极的国家之一。

  没有谁一出世就是光芒万丈的,打入新的领域必然是步履蹒跚甚至跌跌撞撞,中国在3G时代争标准是个成功的战略,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会,如果当时不挤进去,现在就更加不可能了。这些年的历程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3G时连滚带爬,4G时翻转腾挪,期望5G时能引领世界。

  5、中国的电信企业垄断吗?

  电信企业与煤气、自来水、邮政、电力等企业一样,属于行政性垄断企业,这种垄断的目的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试想一下,如果谁有钱都可以开个自来水厂,喝死人后老板跑了咋办?这种旨在保护公民的行政性垄断在全球国家都是一样的。

  西方发达国家的全国性电信运营商多是三家以下,四家的不多,而中国有三家全国性运营商,分别运营三个3G国际标准,实事求是地讲,垄断程度非常低,特别是与电力和两桶油相比,被称为垄断企业非常冤。电信企业员工的日子很不好过,节假日也得去街上摆摊,为争地盘打群架的事件时有发生,试问哪家真正的垄断企业员工会这样苦逼?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源于中国特色的电信管理体制。

  在西方发达国家里,运营商的频率是自己拍来的,技术体制是自己定的,业务也是自己开出的。但中国的电信运营规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规则非常明确:频率是工信部划分的,技术体制也是工信部指定的,业务还是工信部安排的,工信部把苦活攥在手里,看谁家肥了就塞给谁,不接不行,干不好不行,干得好也未必行,因为隔几年就要杀肥猪,正式说法就是“电信重组”。

  最近,工信部把基站建设业备剥离出来搞了铁塔公司,我认识的一些运营商中层技术人员正在纠结要不要去铁塔,反正运营商员工就甭想安安生生地挣钱,过几年就得鼓捣你一次。从这个角度而言,政府控制电信企业是非常成功的,运营商从来就没有过尾大不掉之势,从来就是想咋捏鼓就咋捏鼓的,充分实现了国家意志。

  工信部是个严厉的婆婆,三大运营商是三个小媳妇,只敢互相掐,却从来不敢得罪婆婆,频率、体制、业务都在婆婆手里攥着呢,婆婆下的命令有道理的要执行,没道理的也得执行,而且越没道理的越得利索地执行。就拿“村村通”来说吧,工信部要求全国95%以上的山区农村都得有信号,资费还必须低于城镇标准,从商业运营角度而言,这就是一个没道理的命令。

  道理非常简单,越是发达地区,电信运营的成本就越低,利润就越高。在楼顶上建基站和接电都很方便,维护人员骑个电瓶车就能管护几十个,每个基站所服务的客户数量多,客户每月动辄上百元的费用。而在偏远山区,建个基站需要挖地基架铁塔,需要铺设专门的电缆和光缆,维护成本也高,可一旦建成了,只能收到附近几个村的话费,用户的月费用普遍不超过20块。

  在偏远山区建基站必然是亏本的,但运营商还必须屁颠屁颠地干好,这种中国特色在其它国家是难以想象的。那钱从哪里来呢?那只能从大城市用户身上薅羊毛了,国内大城市电信运营的成本低于国外发达国家,但资费并不便宜,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支援贫困地区了。

  “村村通”政策令国内的信号覆盖率非常高,你在高速公路和国道上开车,即使没有人烟的地区也是有手机信号的,国内人士对到处都有信号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去了美国和澳洲就会有新的体会,郊外是经常没信号的。联合国把电信权利也认定为一项人权,向各国提出要保障偏远山区贫困人士的电信权利,中国的人权记录并不好,但在电信权方面还真的是一个亮点。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