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转眼成为同一个“开放架构”中的伙伴。移动通信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月底的法国嘎纳成了全球电信业瞩目所在。
一份涉及到33家通信与IT业领先厂商的《开放移动架构白皮书》,昭示了移动通信产业即将发生的“标准化”的革命。这份白皮书称,在一个基于开放标准技术的统一市场中,移动运营商、系统和终端制造厂商、应用开发商及IT基础设施供应商都将受益。
这种开放的技术标准对于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开放”后的竞争
这项名为“开放的无线通信架构(OMA)”的计划由诺基亚倡导并得到了许多厂商的支持,参与者包括移动运营商、设备提供商和IT厂商,例如诺基亚、西门子、中国移动、NTT DoCoMo、Sun、沃达丰、IBM、AT&T、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
记者从诺基亚了解到,GSM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开放性的标准和全球的规模应用。这个标准的支持者——包括诺基亚在内的欧洲厂商联盟,最终成为了最大受益者。支持开放移动架构计划的厂商们希望再次演绎GSM的成功,让3G相关业务更快进入市场。
业界普遍认为,移动通信经过了10年迅速增长之后,移动应用服务将成为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因此3G被认为是各大电信巨头重新洗牌的起点。但是目前3G正遭遇尴尬,3G应用无法在不同国家、不同手机、不同运营商、不同标准构成的封闭网络之间互联互通。这导致3G应用开发成本高居不下,应用开发和内容提供环节力量薄弱,从而阻碍了3G的大规模应用。
于是,“开放移动架构”的倡议被提出了,目的在于为下一代移动业务建立一个完整的可互操作的全球市场。
“开放移动架构”究竟如何使参与者受益?诺基亚中国公司移动软件总监安墨客解释说,开放式移动架构计划的目标是为下一代移动业务建立一个完整的可互操作的全球市场。该计划将与现有的标准体系共同作用,使移动用户能够使用贯穿于市场、运营商及移动终端之间的可互操作的移动业务。在一个开放环境中,各方都会受益。所有的竞争者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他们能够有创新空间并能推出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诺基亚为此新成立了一个全球性的部门——移动软件部,共有1600多人。它的主要工作不是开发应用服务,而是开发接口和进行软件授权。而诺基亚的各个部门,都已经在围绕着这个计划运转。
安墨客说,目前这个计划已经集结了国际上几十家移动运营商、通信制造商、IT厂商和应用开发商,一起为3G的基础网络、IT厂商和移动终端设计统一的接口。这样,众多的应用开发商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开发出应用,可以卖给全球任何一家运营商或者手机商,而完全不必像现在这样和每家谈判,为每家定制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中间设备或终端设备制造商也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出售给全球任何一家运营商,因为运营商采用的是同一接口标准的设备。
在开放的环境下,通信设备制造商不必研发生产所有的软件、关键组件直至整机。由于采用同一接口,它们完全可以向诺基亚这样的标准制订者采购这些标准化的模块产品,从而更好地加强自己的核心能力。更耐人寻味的是,诺基亚近期向手机制造商授权出售自己的关键组件和软件平台,并专门成立了技术模块部,负责开发从手机到基站的模块产品,第一款模块产品今年就将上市。显然,标准化秩序的建立,带来了网络元素模块行业的商机,而诺基亚在其中的优势不言而喻。
诺基亚全球总裁奥利拉曾经说过,诺基亚实际上是一个软件公司。在公众将这家芬兰公司单纯地视作终端和网络设备提供商时,诺基亚已在内部积聚了非常强的软件开发能力。目前,诺基亚有1/3的人致力于软件的研发工作。
无论从追逐利润更高的产业链地位,还是对上下游的影响力来看,诺基亚等厂商的动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像诺基亚这样的主要参与者,既要授权组件和软件平台给其他制造商,同时又自己生产整机,在最终市场上和合作伙伴兵戎相见,其间的分寸并不容易拿捏。
然而,要统一多家厂商的不同接口标准,真正实现开放的无线架构计划无疑是一个浩大无比的工程,因为其中的利益关系颇为复杂。倡导者不仅需要整合通信制造产业链的上下游厂商、竞争对手,还需要在应用内容开发商和运营商那里争得足够的支持。开放架构是否能成为业界主流,取决于领导厂商的号召力和参与者的认可。实力愈强,从者愈众。
开放的移动架构将重写移动通信世界的新秩序。这个架构的最新一次大会是摩托罗拉主持的。业内专家对这种跟随者甚众的现象表示理解:一方面,移动通信走向标准化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没有人愿意在制定标准的时候被抛在圈外。
我需要号召力
高通公司的BREW意在打造另一个阵营。
按照高通的说法,BREW是一个供开发、下载和执行无线数据应用的平台,运营商可通过这个平台向用户提供实用的服务和有趣的游戏。“全面的BREW方案使得无线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掌中的软件商场。”高通无线和互联网集团总裁包罗.雅各布于2002年3月5日参加首届中国BREW开发上大会时说。
高通所持有的CDMA标准,与欧洲推出的GSM标准已斗争数年。在3G方面,高通主推的CDMA2000又和GSM阵营内倡导的WCDMA势成水火。几乎与“开放移动计划”在法国嘎纳登场同时,高通在北京召开此次首届BREW开发商大会。
高通也在竭力壮大自身抗衡的实力。因为CDMA阵营与GSM阵营相比势力单薄,高通此举也是为了增加CDMA的种群数量,培育并完善CDMA的生态链。当然,高通此举更要使自己成为理所当然的领导者。
高通主推BREW如此迫切,是因为CDMA的优势——即大规模数据应用无法发挥,应用开发商力量一直比较薄弱,导致应用市场基础松软。
高通的BREW一招兵分三路,一路是将BREW直接卖或无偿提供给运营商,另一路则把BREW平台和开发工具免费提供给应用开发商,使其在该平台上开发出各种应用服务。第三路是将BREW平台内嵌到手机制造商的手机里。今后,所有在BREW平台上开发的应用可以用于任何一款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机。应用开发商同样不再需要分头与各手机厂商谈判,也不需要为其分头定制,只需要将其应用挂到运营商的服务器上,明码标价即可。移动运营商的服务器就成了软件“专卖店”,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购买并下载到手机上,运营商根据下载量收费,再按比例给软件开发商和高通公司提成。为了经营这些业务,高通目前专门成立了互联网服务公司来运作。更绝的是,BREW不但可以用于CDMA,还可以用于GSM。
韩国电信FreeTel(KTF)是全球第一家推出商业化BREW服务的运营商,其新业务事业部副总裁Dr.Won—Pyo Hong说:“从去年11月推出BREW服务以来,我们从每个用户获得的数据业务收入平均增长了9%。”高通目前已经和Verizon、KDDI、KTF、LG电信等移动运营商以及三星、现代、LG、京瓷、Denso等通信制造商达成使用BREW的协议。据说,高通和中国联通也已经就采用BREW达成意向书。
总之,平台级的领导者都需要有极强的合纵联横能力——横是移动厂商,纵是应用开发商和运营商,将其吸引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平台领导者的收益自然远远大于辛苦卖设备的厂商。
高通在产业链中“标准出售者”这个特殊的位置不是每个人都能坐上去,但是在未来的移动通信中必须要增强自身的号召力却是目前的共识。西门子最近的一个动作也是冲着这个目标而来的。
2002年2月28日,西门子移动业务发展公司在华业务全面启动,这个新成立的全球性公司同样想要为西门子下一代的手机培育产业链条。针对2.5代和3G手机应用服务,西门子将为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软件开发商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市场渠道乃至管理咨询、法律等各方面的支持,帮助好的初创型的应用开发商走向市场。到目前为止,西门子已经收到了450多份移动应用服务方面的商业计划书,并投资了其中的三家。在中国宣布启动这项业务的一周之内,西门子已经收到了40多份商业计划书,四到六周后,西门子会选择若干家中国开发商作为投资目标。
西门子中国公司总经理司徒海说:中国并不缺好的应用服务商,只是缺乏让它生存的市场环境。而过去西门子的手机或许不能支持更多的铃声和图片下载,原因并不是西门子的手机存在技术问题,而是没有更多的软件开发商为西门子开发应用内容。西门子做的并不是风险投资,而是战略投资,目的是优先把投资对象的产品和技术捆绑到西门子全球的网络和手机中去。西门子目前已经在欧洲开发了7种应用来测试3G手机,未来西门子希望自己能够培育一个属于自己的社区,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手机和网络的销售增长。
微软来了
1991年,当微软的股票价格高过通用汽车时,《福布斯》提出一个问题:谁能阻挡微软?答案是没有。
现在,移动通信厂商分别在自己的生态圈里重建秩序,招兵买马。而在“大象冲进后院”的惊呼中,微软、英特尔等PC业的王者也企图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轴心,重新建立秩序圈,并且在无线和互联网的融合中,不可避免地和通信业的既得利益者相撞了。
WINTEL联盟的两大巨头——英特尔和微软大举进入无线市场,表明PC和移动通信市场的边界正在消失。它们在PC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共同经验,就是有效地应用了“标准”的力量。所以在移动通信领域,这两位巨头会再次重复自己的成功经验。微软电信事业部总监管宁新认为,微软进入电信领域,也会使用其在PC的市场策略。微软是一个软件供应商,为的是让电脑、手机、PDA还有各种形式的终端都可以随时随地实现沟通和应用的互操作。微软始终都是一个软件供应商,可以为一切终端提供业务应用平台和软件。
业内人士分析,微软进入移动领域的第一件事,是首先利用自己在计算机操作平台的优势,树立它在无线信息终端操作平台的优势,把未来的手机变成一个微型电脑。所以微软首先要找到手机制造商来支持自己的操作系统和标准,并和包括三星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展开了合作。将会最先上市的一款手机据说是和英国手机商SENDO合作开发的Z100,内嵌微软的smartphone 2002。为了获得成功,微软还选择和移动领域有长期技术积累的芯片商和业务提供商合作。微软目前同时和手机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德州仪器以及英特尔结盟,共同为手机制造商提供芯片解决方案和参考设计。
在无线互联网这个市场上,微软也许会改变一贯的后进入的策略,而是当市场大规模启动前就开始借助强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作后盾,对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进行整合。目前微软把电信作为.NET战略的基础构架,因为.NET战略既涉及运营商,又涉及应用开发商,目前这两点都来自电信。所以,微软于去年1月份专门成立了电信事业部。微软目前的战略就集中在无线和宽带两点之上,并认为自己在电信领域有巨大的机会:一方面电信运营商的增值服务绝大部分要依靠软件来实现——这是微软的强项,微软目前和沃达丰已经开始了正式合作;另一方面微软既可以为应用开发商提供和PC相通的应用开发平台,也可以为开发商提供基础软件服务,例如每个应用都会需要用户注册的身份认证系统,开发商不需要自己开发。
微软的意图是,如果你用我们的开发工具,遵循我们的规则,你开发出的应用就可以和PC实现同步。未来,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不会只局限于PC或者手机,各种业务都可以用各种终端来经营,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微软也要给运营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依赖的核心竞争力是自己在PC电脑操作系统上的绝对控制权,是人们对于这个应用平台的熟悉和依赖程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路径依赖。
当市场快速启动时,最大的获益者是现有的领导企业。当江山稳固之后,新进入者就很难有空隙了。显然,这个市场的逐鹿者都十分清楚这一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新兴市场的分配,将是一个壮观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