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通信业务 - 移动互联网技术频道
  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技术 > 移动互联网 > 技术文摘 > 微信式OTT过路费争议 拥抱还是反击

微信式OTT过路费争议 拥抱还是反击

2013-04-02 10:51:28   作者: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评论:0  点击:


  几乎在一夜之间,关于“微信可能将结束免费时代”的传言和讨论变得甚嚣尘上。

  国内三大运营商近日纷纷发布2012年业绩报告,以中国移动为例,其2012年的数据流量增长187.6%,收入较上年增长53.6%,占营运收入比重达到12.2%,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然而,中国移动内部统计数据显示,微信业务为中国移动带来10%的数据流量业务,但占用了中国移动60%的信令资源。

  包括微信在内的OTT服务正成为一股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在获得更多忠实用户的同时,也在侵蚀运营商传统的主要收入来源——语音和短信服务。

  工信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微博、微信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越发显著,虽然节日效应推动短信发送总量增长,但点对点短信下滑10.6%。同时有数据显示,占中移动收入65%的话音业务,已经破纪录地出现连续四个月的负增长。

  反观微信的发展,用“如火如荼”来形容绝对不为过。微信在2013年1月15日宣布注册用户规模达到3亿,而这距离其第一版产品发布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凭借这样的用户增长速度,业内出现腾讯将成为国内“第四家运营商”这样的说法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关于OTT服务的发展,全球的运营商几乎都面临着相似的情形,关于OTT企业该不该付费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OTT企业该不该付费

  外媒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近40%的受访者认为,OTT企业已经在消费者忠诚度的争夺战中打败了移动运营商。同等比例的受访运营商也对这种说法表示认可。然而,几乎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移动运营商完全有能力在服务创新方面与OTT服务提供商进行竞争。

  大多数(54.6%)受访者认为,OTT服务提供商应该补贴他们的服务所产生的数据流量费用,并且许多人(48.7%)估计OTT企业可能会被说服这样做。绝大多数(83%)受访者同意,运营商能够且应该与OTT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从而实现互惠互利。

  由此可见,在用户黏性方面,部分OTT企业已经赢得了用户的亲睐。而关于运营商与OTT是否应该开放合作,也毫无意外地得到了大多数赞成票。当然,也有一些运营商已经开发了自有OTT应用。比如,走在最前面的欧洲地区。

  欧洲巨头的Joyn计划

  2012年2月,包括西班牙Telefonica、英国沃达丰(Vodafone)、法国Orange、意大利电信及德国电信在内的欧洲五大电信巨头,决定联合推出自有即时手机短信系统“Joyn”,以此正式向以Blackberry Messaging及WhatsApp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应用宣战。

  Joyn服务能够让用户在通话时以私密安全的方式通过交换图片或视频来丰富短信和语音通话,而不论对方使用的是什么网络或移动设备。这些服务既可以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使用,也可以在Wi-Fi 网络使用。

 

  当时的报道称,Joyn的服务推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运营商提供app应用,用户们从应用商店进行下载;另一种则是购买内嵌Joyn的终端设备。

  去年年底韩国正式推出了Joyn服务,买点是允许手机用户在不同网络运营商的手机间使用即时通信、直播视频分享和文件分享,不需要安装应用程序,也不需要通信的对方同时使用这项服务。SK电讯的joyn.T用户能够向没有安装Joyn程序的手机发送即时消息,其中也包括功能型手机。

  与OTT服务相比,要使用Joyn品牌,设备必须完成互操作性测试并通过认证,更加强调服务的质量、隐私性、安全性和通用性。但在吸引原有的各种即时通信应用用户方面,Joyn的效力还有待观望。

  中韩形势如出一辙

  韩国是首批加入上述Joyn计划的国家之一。而在韩国本土,可以说,移动运营商们面临着比我国微信更加可怕的OTT服务竞争对手——KakaoTalk。

  KakaoTalk被称为韩国版微信,是一款提供免费短信、语音、图像共享、视频传输和实时通话功能的App。自2010年3月上线以来,KakaoTalk在全球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8000万。虽然用户总数远不及微信,但在总人口只有5000万的韩国人口中,KakaoTalk本土用户有3500万。也就是说,在韩国55%的智能手机当中,KakaoTalk的用户普及率达到95%,因此也被韩国人称为国民通讯软件。

 

  数据显示,现在KakaoTalk用户每天发送信息量超过1亿条。作为对比,韩国三大运营商任意一家的用户数都无法与KakaoTalk相匹敌,KakaoTalk用户每天发送的信息量是韩国三大运营商用户每天发送信息量的3倍。KakaoTalk对韩国运营商的短信和语音业务造成了非常明显的冲击。有预测称,随着KakaoTalk、Line等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未来三年韩国电信运营商的损失将达到30亿美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6月份,韩国最大两家运营商SK电讯和韩国电信(KT)宣布只允许每月包月量超过350元人民币以上的用户才能使用KakaoTalk等在线服务。2012年底,韩国三大运营商联手出击,共同发布了上述Joyn计划下的富通信套件(RCS-e)业务产品,试图遏制KakaoTalk的发展。然而,媒体称对这款RCS产品的前景表示担忧。

  去年7月有报道称,韩国电信监管机构批准了该国运营商能够对OTT服务提供商进行额外收费,或者可以直接“掐死”这类服务。但近日央视新闻的报道称,韩国当地并未有运营商可能会“掐死”KakaoTalk的相关报道,有关“掐死”这样的极端说法也只是在中国国内的网站上有类似的表达。

  韩国针对OTT服务的相关措施仍处在构想和讨论阶段,也没有具体的措施出台。此外,关于KakaoTalk要收费的流言也一直在韩国的网络上流传,但是目前也仅限于一些类似于网购等特定功能,并不涉及其应用最广泛的聊天和通信本身。

  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去年7月曾经发布了一个名为《有关通信网络合理利用以及管理标准》的条例,其核心内容是移动运营商为了解决或者避免网络过度的负荷带来的问题,他们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定的流量管理,这个基准现在更多的属于一种行业内的指引的性质,并没有任何具体的法律效应。

  尽管如此,这个指引内容还是遭到了韩国舆论界的广泛批评,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在倾向于维护移动运营商的利益,没有顾及国家的整体利益,并且违反了网络中立的这样一个原则。到目前为止,韩国移动运营商并没有实际的申请过一些正式的请求,韩国政府方面也没有新的政策出台。

  事实上,韩国新总统朴槿惠上台之后,韩国新政府的基调就是在推动网络中立、平台中立和终端中立,保证产业各个关键环节的一个中立性。他们认为,形成产业环节的中立性是经济民族化的一个大势所趋,也是信息通信技术生态链构成的一个基本原则。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