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到工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倍增器,在“两化”走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信息通信业不断扮演着新的角色。
6月28日至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高层研讨会”,全面检阅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两化”融合战略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经验,探讨“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以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通信企业主要展示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基于通信技术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等,重点展示其“两化”融合应用的典型案例。
截至今年5月份,我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1亿,达到110183.7万户;3G用户超1.6亿,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TD用户总数累计达6426万;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1.4亿户。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要加快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产业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
实现内涵增长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数据显示,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工业发展成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
不过,我国工业还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矛盾和问题。
因此我国提出要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工业由大到强的跨越。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我国两化融合需要实现“四个转变”,即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从扩大外需到扩大内需、从伤害自然到珍爱自然、从过度分散到适度集中。
苗圩分析指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速重构全球工业生产组织体系,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生产方式日益成为制造企业增强市场控制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信息化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七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要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通信业的角色转变
凭借基础网络设施与信息通信技术,通信业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认为,通信业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多次转变。
“一五”时期至“八五”时期,通信业为重点工业行业提供传统话音等基本通信服务。由于受到技术限制,这一阶段的通信业务形式尚较为单一,但满足了工业企业当时专用通信网建设、互联互通和生产调度等方面的需求。
“九五”至“十五”时期,通信业在移动通信建设、互联网、增值业务开发等方面均呈现跨越式发展。通信网络所承载的业务不再是单一的话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通信不断涌现。
从“十一五”时期至今,随着3G、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崛起,两化融合走向深入,信息化不断向工业生产流程、管理渗透,通信业的角色再一次发生改变。此次成果展就是一次全面检阅。
中国电信此次展出的智慧矿山、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等应用,将信息化应用延伸到了工业生产的全过程。
据介绍,中国电信“智慧矿山”应用,是利用光纤网络、天翼3G网络,打造的矿山一体化通信系统,实现了固移融合的综合调度管理。该应用整合了矿山企业原有8大信息系统,构建了一体化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智能化、移动化、可视化。
据悉,从2009年底开始,山东省经信委、煤炭工业局、安监局、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等共同打造了“智慧矿山”系统。截至目前,“智慧矿山”系统已在枣矿集团等山东20多家煤矿和招远界河金矿等22家非煤矿山推广应用,其中仅枣矿集团就已覆盖35个二级单位、3万多用户。
汽车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是近年来两化融合领域的热点。中国联通重点展示了汽车信息化等行业信息化应用。据中国联通相关人士介绍,借助中国联通的3G网络,固移融合的汽车信息服务有望彻底改变传统汽车信息孤岛的形象,使车主在车上、车下主动获取个性化信息成为可能。
目前,中国联通已经开发了远程诊断和救援、位置服务、资讯服务、娱乐服务、通信服务、呼叫中心等相关汽车信息化产品,实现了高度融合、无所不在的汽车行业信息化服务。
据介绍,中国联通已和荣威、一汽集团、重庆长安、吉利—VOLVO、宝马、奔驰、比亚迪、吉利、长城汽车等汽车厂商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移动利用TD-LTE、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矿山、冶金、钢铁、电网电厂及建筑行业的生产管理和日常监控中有大量应用案例。
爱立信对通信业在两化融合中扮演的角色有更长远的判断。爱立信认为,世界正经历着一场从信息社会向网络社会的演进剧变,其量级堪比当年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爱立信称,人类连接10亿个地点用了100年的时间,而连接50亿人,仅用了25年的时间。而下一步,连接起来的将是各种物体。
爱立信设想,未来将有500亿个互联设备,人类将以此为起点,寻找新的创新、协作和社交的方式,其结果将带来自动并简化的流程、更高的生产率。更快、更宽的网络比如LTE则是实现500亿连接的基础。
呼唤更多“中兴华为”
尽管成果丰硕,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既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更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需要不断实践探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化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不同行业水平差异较大,多数企业的集成应用水平亟待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姜正新指出,在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如光纤宽带、三网融合等方面,依然面临诸多瓶颈,如行业壁垒、政府投入、政策机制等难题依然待解。
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郑立新首先建议,要加培育信息化的创新型公司,多培育出类似中兴、华为这样国际化的IT大厂。郑立新认为中兴、华为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代表。
今年3月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2011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中兴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超越日本松下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华为位居第三位。
苗圩强调,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是信息技术装备投入的主体、应用的主体以及受益的主体,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脚点。
郑立新建议,政府应通过评估规范、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引导培育一批实现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具有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引领行业发展的行业骨干企业,加快精益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协同设计、供应链协同、服务型制造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