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国内首个未来网络小规模试验设施在创新中心开通,标志着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得突破,大大推动了在该领域的进展。
以“从头再来”为特征的下一代互联网,是中国改变在传统互联网跟随者地位的机会。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被称为思科真正对手的华为,从1999年开始进入这个市场,经历了整整13年,才真正跨入高端网络设备市场,与思科并驾齐驱。
随着美国、欧盟、日本等纷纷投入巨资,今年2月,以SDN、云服务等为内容的未来网络被正式立项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未来网络发动对传统互联网的变革,出于爆炸式的互联网需求增长,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25亿,摩尔定律和路由器性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中国,三大运营商每年投入数百亿元建设,互联网服务质量排名仍排名全球第90位。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迫在眉睫,全球发达国家和科技企业巨头纷纷投入巨资研发。
虽然今年2月才确定国家级未来网络项目,但中国并非半程加入。该项目的主要发起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从2007年就组织中科院计算所、北京邮电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直到2011年选定南京成立了未来网络产业创新中心。
而对一直希望打造科技创新能力的南京来说,这个打通了全产业链的国家级项目,满足了其对于创新力的想象。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徐南平表示,江苏需要这个项目,希望创新中心成为江苏创新体系的一个龙头。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则称,以此为契机,未来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据悉,南京市为此将在三年内陆续投入数亿资金,全力打造出“中国无线谷”。
争夺未来网络主导权
未来网络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现实的紧迫性已经逼近。
据预计,2015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966EB(1EB=109GB),将会有近30亿互联网用户,网络互联设备的数量将会超过150亿台。全球网络规模正在急剧扩张,传统互联网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需求的增长,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在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管可控性与服务质量保障、移动性、绿色节能五大问题上实现根本性突破。
2005年开始,国外学术界提出了“从头再来(Clean Slate)”的设计思想,在不受现有互联网约束的基础上探讨新的网络体系结构,并将其定义为“未来互联网”(Future Internet)或“未来网络”(Future Network)。
与此同时,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各自提出了未来网络计划,先后投重金启动了Plantlab、GENI、Onelab等一系列基础实验网络建设项目。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已经率先在数据中心部署应用了Openflow/SDN技术,2012年美国SDN相关并购金额达到50多亿美元2013年,思科、爱立信、IBM等成立了开源SDN组织。
跟网络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刘韵洁密切关注着这些动态,2006年他和一个国内企业探讨也进行这方面研究,但这个企业回去认真研究了几天说做不了,这个研发太超前了。刘韵洁只好联合另一个院士李国杰,开始在科研机构自主开发,直到被写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规划。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否则华为13年才跨进这个门槛的经历还会重演,我们还会处在非常被动的跟随。”刘韵洁急切地表示。
相关阅读:
- ·BEA与Cantata结成合作伙伴丰富多媒体业务 2008-01-22 00:00:00
- ·法国部署诺基亚MSC Server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 2008-01-23 00:00:00
- ·网络电视标准致力于融合 下代标准瞄准NGN领域 2008-01-25 00:00:00
- ·思科CEO称下一代网络建设将持续10年 2008-01-31 00:00:00
- ·康佳欲掌下一代互联网话语权 2008-02-18 00:00:00
- · 美国政府机构6月必须支持IPv62008-02-21 00:00:00
- ·华为发布增强型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 2008-03-04 00:00:00
- ·迈可行完成江西管线软交换调度系统建设 2008-03-06 00:00:00
- ·新型思科汇聚多业务路由器实现应用与网络的融合之道 2008-03-10 00:00:00
- ·2008全球NGN高层论坛4月8日召开 2008-03-14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