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VoIP

新款无线网络标准VoIP详解(二)

2009/10/19

  低攻耗、高性能

  为了提供我们的客户更良好的服务,所有的华硕技术支援工程师都接受过严格的技术训练与客户服务训练,以提供您更迅速可靠的服务。

  只要是华硕笔记本电脑的用户,对於产品有任何的问题,都能够利用该客服专线与华硕客服人员联系,享受最优质、最  改善现有802.11基础结构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针对网际网络应用而开发的比新语音解码器。这些解码器大幅简化VoWLAN的设计。效率不彰的网际网络电话环境,促成解码器的开发,能以极低位的速度达到良好的语音品质。

  例如:广受欢迎的Skype网络电话系统核心之iLBC解码器,能提供相当于高端ITU G.729解码器的特性;ITU解码器只以8kbps,能提供公用电话般的语音品质;而来自Global IP Sound的iLBC解码器,所需的位速率稍高-13.3kbps。Global IP Sound称他们的编码器语音品质优于PSTN,而且能忍受高达30%的封包损失。网际网络工程研究团队(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已对此解码器制定标准。CableLabs应用于多媒体终端配接器与媒体闸道的PacketCable影音解码器规格以被指定其为必要的解码器。

  有了此类解码器,必要的VoWLAN语音品质就更易于实现,而且也能解决网际网络所造成的延迟与抖动现象,故此特别适合如802.11这种非同步开放系统使用。既然解码器如此灵活,为何还要发展复杂的时序与同步方法呢?

  挑战耗电量

  尽管现今的解码器如此灵活,时序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对耗电量影响重大。移动电话系统的同步特性,使它能轻易而直接地实现手机睡眠/唤醒排程。手机能在封包之间知道能安全地进入睡眠模式。然而,802.11的装置就永远不知道何时可能接收突发的流量,或因其他理由而必须回应存取点。

  虽然移动电话与VoWLAN系统之间有此差异,后者还是必须让它的电池寿命能媲美移动电话手机。双模移动电话手机的两种类型功能都使用同一颗电池,因此势必会互相比比。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又会想令WLAN同步操作。若存取点知道手机于何时进入睡眠模式,只在它准备好时进行传输,此时手机就可类似移动电话,定期进入睡眠模式。存取点不必在VoIP讯框抵达时立刻传输至手机,必要时可先将这些讯框置于缓冲区。

  目前有两种操作模式,能以足够的同步在802.11 WLAN中实作良好的省电时序技术,因此不需完全同步操作。这些模式包括以‘混合控制功能(Hybrid Control Function;HCF)’控制的通道存取(HCF Controlled Channel Access;HCCA)以及增强分散式通道存取(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EDCA)。此两种模式都是IEEE 802.11e标准当中,服务品质(QoS)规定的一环,而两者皆可用于发展中的省电传讯方法,于存取点和站台之间以同步固定数码速率传输,而不需对整个WLAN进行同步。

  以HCCA进行同步

  HCCA模式就如同N-body同步机制,由存取点为N个站台设定CBR轮询排程。尽管典型的802.11系统无规律性,站台还是尽可能地按排程同步。将这样的配置描述为N-body系统是相当合理的,因为对轮询排程上任一站的时序干扰,都会影响到其他N-1个站的时序。

  当AP通过流量规格(TSPEC)接收到来自站台的CBR要求时,HCCA机制便发挥作用,然后AP与该站进行CBR排程的通信。一旦AP接受站台作为轮询的用户,此站台通常会进入睡眠状态,直到来自AP预期的下行轮询或轮询加VoIP讯框抵达为止(图一)。在规定的时间内(架构于OFDM的802.11a/g为9μs,802.11b则会更久),站台以上行VoIP资料(或QoS-NULL)讯框回应。若站台发送上行资料,AP就以ACK回应。

  要知道此机制的耗电效率,让我们先考虑站台需保持唤醒状态的时间比例。HCCA机制如需正确运作,在AP的下行轮询前,站台必须从睡眠模式中唤醒。根据硬件设计而定,唤醒的程序约需0.1到1.0微秒。然后站台必须等到下行轮询抵达,而轮询可能在站台预期的抵达时间到时仍未抵达。不同的原因如干扰、通道上长持续时间的讯框、AP中内部排程冲突(轮询其他站台)、更高优先顺序的操作(AP必须传输一Beacon)、前一讯框超出预期的交换时间或是AP与站台之间的相对时脉偏移,均会造成延迟。不过一旦下行轮询抵达,排程就会变得可预测。根据所选的解码器与PHY速率,上行/下行讯框交换应在不到1微秒的时间内发生。

CTI论坛报道



相关链接:
新款无线网络标准VoIP详解(1) 2009-10-19
分析三种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技术标准 2009-09-09
PTN技术的标准进展和展望 2009-08-28
M2M模块兼容构建统一技术标准规范 20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