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电信     [相关厂商信息]

《规划》推进三网融合 广电应加快改革步伐

2009/04/28

  中国政府网近日全文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北京歌华副总经理罗小布近日表示,三网融合决定权在两个领导手里,一个叫国家,一个叫公民。三网融合可以催生大量新型消费需求,创新百姓的生活工作方式,提高信息生活的品质。因此,三网融合是一项民生工程,无论如何,都必须加快推进。

  数字电视IPTV针锋相对

  三网融合是一项民生工程,然而近期一些地方的广电部门在推广数字电视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这种推广模式越来越背离利民惠民的本意。

  据《京华时报》消息,福建莆田市在全面推广数字电视过程中,采取关闭模拟信号等方式强行推广,受到当地用户的质疑。实际上,并非莆田一地如此,在许多地方,数字电视已经成了牟取暴利的工具。如许多地方的用户在更换数字电视之后,家里的第二第三台电视机都需要购买机顶盒才能使用,有的还要为第三台电视机支付收视维护费,而机顶盒大多由广电部门负责定价销售。很多用户表示为此将多支付千元左右。

  当地广电部门只顾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而忽视了有线电视用户的接受能力,甚至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同时数字电视的高收费和实际服务水准不如预期,也是公众不满的重要因素。

  与数字电视不同,IPTV业务的发展不容乐观。据赛迪顾问研究数据显示,至2008年末,中国IPTV用户规模达到260万户。尽管IPTV用户实现了增长,但是与数字电视用户规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008年,电信部门的IPTV在某些地区的发展依然遭遇着当地广电部门的政策打压,其猛烈程度并不比往年逊色。从这个层面来说,三网融合的主导权还是掌握在广电部门手中。

  三网融合受困主导权之争

  目前三网融合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导致信息产业链上很多环节发展停滞不前。作为三网融合最主要利益方的电信和广电两个部门,市场化进程、对三网融合的态度各异。

  电信业早已实现了政企分开,1998年3月,信产部的组建标志着电信业市场化大门的开启;广电方面,网台、政企还未完全分离,行业管理、网络独立并未实现,一些地市的广电一二把手依然兼任着广电相关企业的总副经理,同时,广电在经营性环节没有引入市场化机制,固守着自己的地盘,甚至由于利益的需要,还出现了强推数字电视关闭模拟电视的做法。

  广电部门的市场垄断反映出其缺乏有力的管理机制,这样必然导致监管出现大量模糊政策,存在无监管的“灰色地带”。三网融合在曲折中前进,广电、电信各自为政,定然会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浪费国家资源。这与信息化建设的低成本推进原则背道而驰。

  广电电信两个部门体制改革进程上的差距,对于实现三网融合构成了体制上的障碍。

  三网融合关键是市场化

  发展数字电视原本利国利民,但是在执行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市场垄断。广电部门控制着广电产品的市场准入、生产过程、销售网络等整个链条,数字电视在地方的推动更像是行政命令的强制计划,而非用户的自由选择。

  广电在内容制作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市场早已对单一的制作模式产生审美疲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运用灵活的市场机制,以多元化的产品为赢利模式,完成各角色的共同增值效应,以达到最佳的赢利组合,从而实现三网融合,推进行业的数字化与产业化进程。

  推进三网融合,目前在技术上已没有大的障碍,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认为,三网融合关键在于政策“融合”和利益格局的调整。

  立法方面,我国的《电信法》迟迟未能出台。要实现电信与广电的全面竞争和互相进入,不能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因而有必要尽快出台“通信法”或“电信法”,将信息传播等全部纳入法律规范范围,有利于推动三网融合。

  监管方面,要真正实现三网融合,信息服务业、通信、广播以及借助网络的新兴媒体等需要更高层面的监管机构来行使监管职权。此前业内提出的建立国家信息监管委员会,利用这一监管平台进行单纯监管,实现政企分离,解决利益问题,值得探讨。

  广电方面,应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广电本身实现“制播分离”,即内容和传输分离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三网融合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内容方面,更要注重内容的制作和内容的审查,不出“毒草”。

通信信息报


相关链接:
工信部抽查手机内置增值服务 6家增值电信企业被整顿 2009-04-28
湖北省5家电信增值业务公司将被注销 2009-04-27
英国和黄3取消限制 买SIM卡即可任意拨打Skype 2009-04-27
工信部发布《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规范(试行)》 2009-04-24
工信部鼓励所有手机加入WAPI功能 200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