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移动互联网 > 开创云端一体化的移动互联网管道营销新模式

开创云端一体化的移动互联网管道营销新模式

2011-10-31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移动通信领域,移动业务从语音向数据转换是一场革命,就像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转换一样不可逆转,是通信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和商业模式革命。
  这场革命导致运营商不再是天然的服务价值链核心,这是由于号码黏性难以粘住用户,用户关注的是体验,云端一体化影响力超过管道,频谱资源受到非授权频段挑战。特别是运营商的核心资源用户标识和频谱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切中运营商命脉的事情。
  互联网竞争的实质是前向免费黏着用户,通过流量建立后向收费模式,竞争的手段是占领桌面。运营商虽然全面参与从电信到互联网之间的七层服务业态,但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哪些应用能真正培养出互联网的王者?深度介入内容运营,能否给运营商带来实质的好处和风险?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在那里?
  重塑移动互联网营销和服务模式
  中兴通讯认为应对这场革命,重塑移动互联网营销与服务的规则是当务之急。行业内外竞争加剧,管道核心地位突显;宽带化、智能化、扁平化、强化管道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而目前管道的商业模式还停留在简单的套餐模式,无法让用户真正进行自主自助的个性化服务,没有低成本高体验的管道服务,在丧失号码黏性情况下,用户更容易用脚投票。
\  
  因此中兴通讯提出“网购管道”新商业模式,即类似用户在互联网上购买商品一样去自主购买管道服务,只不过网购的商品是网络能力(质量、带宽、类型)、业务能力(内容、应用、接口)。用户能够按需定制、按需支付、随时更新,销售渠道通过客户端(主动推送)或网站门户(被动受理),采用推荐-选择-适用-再推荐,形成“以点带面”的营销模式,让用户一起透明地参与管道经营。
  与用户共建透明化的智能管道
  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由于最后一公里接入特性的不同,导致固定网络通常采用限制最高速度包时长的计费方式,而移动网络通常采用流量计费方式。在包月模式下,用户不需要关心使用多少流量,用户费用相对固定;而流量计费模式中,由于用户不容易度量流量,很容易超限,并且不同的使用方式,涉及到的费用相差很大。资源的限制带来使用习惯的精细化,用户非常希望能够明明白白消费,实时了解自己的业务使用情况。
\  
  另外由于目前的按流量计费,每比特的价值没有区分,但实际上在网络忙时和闲时状态下,用户动态提出高质量需求时,每比特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运营商需要使用户享受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对网络资源进行动态调控。
  中兴通讯设想在智能手机中安装一个“我的星级服务”客户端,提供“流量实时看”,即呈现不同网络当前上下行速率,哪些软件使用了流量,本月已使用流量,所有套餐流量,剩余流量,当日、当月数据费用等信息。
  针对运营商要打破哑管道、构建低成本高体验智能管道的需求,中兴通讯在“初级智能管道”基础上,提出“高级智能管道”,即ZSP2.0(ZTE Smart Pipe)整体解决方案。
  ZSP2.0的目标要达到立体倍增管道效益,即一分投资二分受益;网络控制时保证基本面,让大部分用户体验好,同时让用户能够自主消费。
  在“管道闲”的时候,主动业务推送,自适配速率提升(可超签约),推荐闲时优惠政策,提高闲时网络利用率,同时提高管道收益和用户满意度。
  在“管道忙”的时候,通告忙时忙区费率,让用户自主消费,类似“智能交通”,拥塞路段收费加倍,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走这个路段,这样一来通过资费杠杆让网络趋于稳定,并提高管道收益(可用于闭时补贴),自主选择也便于用户接受。
  营销新模式需要云端一体化架构来实现
  云端一体化总体架构
  中兴通讯认为必须通过管道服务云化,来提升中国移动6亿用户的体验。建议中国移动依托IDC平台。
  云化的智能管道如图1所示,包括桌面云->接入云->控制云->感知云->应用云,实际上是端管云一体化的网络架构,建立一个可以自感知、自学习、自组织、自适配、自管理的数字神经网络,提供云化的不同层次业务。
  中兴通讯增强端到端信息感知和开放接口,提出一套标准架构如图2所示,来实现整个网络透明、可视。建设网络信息采集体系,增强感知云的端到端分析能力;建立“桌面云-感知云”的云端一体化架构,提供网络推送能力;感知云向终端开放网络信息和能力,增强用户感知网络、定制个人体验能力;感知云向业务开放网络信息和能力,拓展合作发展增值业务的能力。
  
共 2 页:1 2 

通信世界周刊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推荐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