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手机上IM(即时聊天)工具,上着上着就断线;又或者别人拼命给你发信息,你明明在线,却看不见;或者干脆久久无法连上网。有业内人士近日爆料称,类似问题其原因是一些IM工具几乎吞噬运营商全部网络流量,却不能给运营商带来相应收益,导致运营商干脆让其用户流失,降低网络压力。尽管类似说法并不一定靠谱,但有专家指出, 在海外已经有遇见同样问题的运营商,因此,国内运营商不妨尝试向IM工具商收费。
问题
手机IM工具问题多多
“手机上IM工具,问题真是越来越多。”手机用户陈小姐向记者表示。近日不少手机用户向记者表示,在手机上IM工具时,经常会出现各种网络问题:比如,经常上着上着出现断线;明明显示是在线,但当其他IM工具用户跟自己说话,却无法显示等问题。甚至有手机上某款知名IM工具,经常也会出现无法上线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出现类似问题的手机用户不在少数。记者随机向身边约30位的手机IM用户进行调查,大部分用户均表示,手机上IM的体验在变差。“搞不懂为什么用户体验越来越差,我都开始尝试其他方法来替代了。”一位经常性使用手机IM在线的用户如是说。现在,他开始尝试用微博、甚至手机邮件等方式,来替代IM作为手机网上联络的工具。
析因
不堪负荷运营商断线
目前,中国的手机网络是全球最大、覆盖最完善的手机网络之一。与此同时,国内的IM工具发展也非常成熟。按理来说,不应该出现手机IM工具体验不佳的问题。但为什么上述问题很多手机IM用户都遭遇到?
对此,有业内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向记者表示:“既不是网络问题,也不是IM工具程序问题,也不是手机问题而是类似IM工具吞噬流量太厉害了!一些知名的IM工具几乎是每台手机都配备的,使用的人群实在太多,很多时候数以亿计的人同时在使用,这导致运营商网络负荷沉重。”
“更麻烦的是,运营商的流量被吞噬的同时,几乎难以获得任何收入。”上述专家透露,由于运营商是提供管道的作用,因此,在巨额流量被吞噬的同时,没有获得任何好处。因此,运营商最直接的想法,当然就是希望有办法缓解类似情况发生。“因此,运营商有可能会选择给类似IM工具断线,用无法联网等处理方式,让用户体验变差,降低使用这些IM工具的粘性,从而达到降低流量消耗的困局。”
解决
应对大流量应用商收费
对此说法,有运营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完全不可信”。但亦有业内专家表示,上述“阴谋论”并不一定不可靠。
“实际上运营商和应用提供商之间的矛盾在全球范围激化。”某门户网站手机产品测试总监叶丹向记者表示,为应对数据业务爆炸的压力,近日,已经有海外报道称,包括法国电信、西班牙电信和沃达丰等欧洲运营商均开始认为,应将对苹果iPhone、Facebook、谷歌、youtube等内容提供商的收费,作为扶持网络建设的经费。
“因此,国内运营商不妨考虑采取相似做法:如果某个应用商,比如IM工具占据运营商网络流量超过60%,就应该对其收费用以支撑网络建设,而不是通过小手段来降低用户体验,让用户沦为双方博弈的战场。”叶丹如此表示。
记者观察
服务商收费也应提上日程
其实,随着各色应用占据内容流量不断扩大,应用提供商和提供管道的运营商之间的矛盾在全球开始尖锐化。传统上,互联网接入是仅仅对用户收取流量费,而包括谷歌、Face Book、微博、IM等服务提供商则采取免费提供内容,对广告客户收费的模式。但随着爆炸性的互联网内容增长,对服务商收费亦开始提上日程。
今年4月,欧洲主要的运营商已经计划通过修改互联网数据传输规定,对谷歌等在线服务提供商收取大笔费用。有分析称,在将来,运营商会一方面会保留基本的互联网服务;另一方面开通一条“快车道”,内容提供商可以在这条“快车道”上向部分消费者提供具有优先性质的服务。
因此,国内运营商不妨尝试向这些IM工具商提议:收费,以换取更好的服务。
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