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世博通信、iPhone争议、3Q大战已成往事,三网融合、物联网、手机实名、携号转网方兴未艾。然而,在这新的一年中,仍有许多谜题有待破解:“十二五”规划实施在即,经济大势和对通信产业有何影响?2010年有多项新的政策出台,2011年的监管又将有何趋势?3G进入第三个年头,三大运营商将会有何表现?面对三网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新概念的冲击,通信技术又将有何创新……
目前,各式各样的移动业务应用层出不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具有持续的生命力。未来,被看好的应用包括汽车应用、移动VoIP+视频、社交媒体、增强现实。同时,为了承载这些业务,移动宽带网络的发展也值得关注,LTE的演进首先要过频谱难关。
目前,比较流行的应用都集中在游戏,或是与娱乐相关的应用。但娱乐的内容和人们花在娱乐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总有一天娱乐应用会碰到天花板,因此移动通信应用要朝着更为实用,与生活结合更为紧密的方向发展。
看好四大移动应用
可以想象,应用越巧妙,设备功能越强,无线网络连接速度越快,使用无线设备上网的人就越多。随着网络的升级换代,带宽越来越大,一定会促使人们开发新的更有价值的移动应用。以下四种应用最被看好:
汽车应用(Automotiveapps)
汽车制造商早已在探索如何利用宽带Web2.0提供新的应用了,包括车载GPS、车载信息服务和互动式车载娱乐系统等。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运营商对4G的热切使汽车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除了一些免提的用品和iPod之外,智能手机现在也可以与汽车互动了。SKTelecom2010年年初推出的车内移动(MobileInVehicle)方案显示,利用widgets能把手机变成遥控器,用于汽车开锁、打开后备箱、启动引擎以及追踪燃料使用情况和汽车被盗告警(与GoogleMaps追踪器配套)等。这一应用计划2011年年末首先在中国实现商用。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还在设计使用智能手机的车载娱乐系统。例如,FordMotor即将推出的MyFord触摸系统不只是把智能手机简单地集成于车载系统,而且还形成一个客户/服务器环境,其中汽车是客户,智能手机、平版电脑、iPod等是服务器。
移动VoIP+视频(MobileVoIP+video)
在VoIP方面最有影响力的公司Skype已经开始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经营VoIP,它的第一个移动运营商合作伙伴是3UK,合作结果证明移动运营商允许在其网络中提供VoIP得到的比失去的多。2010年移动VoIP在移动网上产生150亿分钟的通话,JuniperResearch预计到2015年将增加到4700亿分钟。移动VoIP能做得多好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监管政策、运营商态度等。基于WiFi的移动VoIP由于完全旁路了移动网,故有可能对运营商造成的损害最大。据JuniperResearch预计,到2015年,全球WiFi上的VoIP将吃掉运营商50亿美元。所以,如果移动运营商主动拥抱VoIP,得到的将比失去的多,把VoIP推给WiFi是不明智的。
社交媒体(Socialmedia)
移动社交网现在已经比电子邮件更流行了,开车时查看Facebook的人越来越多。据TNS称,平均而言,移动用户每周在社交网上花费3.1个小时,而在电子邮件上只花费2.2小时。而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网民则对网络游戏特别感兴趣,由此推动了移动社交网的发展。事实上,社交游戏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看好的热点市场,但发展游戏市场一定要了解当地的特点,要针对用户行为和爱好的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地发展。例如,虚拟人物在东方远比在西方受重视。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
AR应用现在已经以各种形式出现于移动游戏、博物馆导游等方面了。据ARCchart称,AR将影响几乎每一个行业,尤其是零售、娱乐、旅游和广告等行业,并预计由移动AR应用产生的收入到2015年将达到22亿美元。目前在iTunesAppStore中已有200种以上独立的移动AR应用,在AndroidMarket中有50种以上的AR应用了。
LTE发展需跨越频谱难关
移动通信应用种类的丰富也催生出对更大带宽的需求,因此,全球网络向LTE演进的步伐也在加速。据全球移动提供商协会(GSA)于2010年10月26日发表的LTE演进报告显示:全球64个国家的156个运营商已对LTE进行投资,而在8月底的GSA报告中,这个数字仅为46个国家、101个运营商。在上述156个运营商中,46个国家的113个运营商承诺部署LTE商用网。现已开通LTE商用业务的有6个国家,它们是:挪威(TeliaSonera)、瑞典(TeliaSonera)、乌兹别克斯坦(MTS,UCell)、波兰(Mobyland和CenterNet)、美国(MetroPCS)和奥地利(MobilkomAustria)。
LTETDD同样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中国移动为2010上海世博会开通了全球首个LTETDD演示网,后在青岛、厦门、珠海以及海外(同国外运营商合作)建立了LTETDD试验网。华为公司已与Aero2签署框架合同,将在波兰部署世界上第一个商用LTETDD网络,并于2011年初正式开通。
虽然全球运营商走向LTE的步子在加快,但并不意味着部署LTE将轻而易举、一帆风顺。事实上,部署LTE仍将面临许多挑战,包括频率协调、话音传送、小区布局、回传线路、安全性、终端设备、流量管理、资费政策、知识产权、互操作、多网(2G/3G/B3G)并存等。其中频率协调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知道,GSM网的一大好处是由于频率协调一致,故可实现国际无缝漫游,给用户带来很大便利。而LTE可以工作在不同大小的不同频段上,包括700/800MHz数字红利频段、2.6GHz和2G/3G再分配频段,如果频率不能协调一致,就会把矛盾转嫁给终端,不得不搞多频段终端,从而增加成本、复杂性和减低效率。
重视体域网研究
体域网(BAN)是附着在人体身上的一种网络。它由一套小巧可移动、具有通信功能的传感器和一个身体主站(或称BAN协调器)组成。每一传感器既可佩戴在身上,也可植入体内。协调器是网络的管理器,也是BAN和外部网络(如3GPP、WiMAX、WiFi等)之间的网关,使数据能够得以安全地传送和交换。由于这些传感器通过无线技术进行通信,所以BAN也叫无线体域网(WBAN)。
BAN的最初应用主要在医疗保健领域。尤其是用来连续监视和记录慢性病(如糖尿病、哮喘病和心脏病等)患者的健康参数,提供某种方式的自动疗法控制。用于BAN通信的频谱目前为402-405MHz,称作MICS(可植入医疗通信服务)频段。MICS是一种超低功率、无执照移动无线电业务,专门传送与患者医疗设备相关的数据。在对其他使用该频谱的使用者不造成干扰的情况下,MICS允许个人与医务人员利用超低功率植入医疗器件。工作距离为1-2米。没有规定严格的调制方式或信号格式,随具体应用而定。
Q&A
Q:您从何时开始使用3G业务?总体评价如何?
A:2008年TD-SCDMA试商用期间曾经作为体验用户试用过一段时间3G手机,但是那时候还很不成熟,所以用了一段时间就不用了。现在我用的是中兴的一款老人手机,对于上了岁数,又没有太多娱乐需求的人,是一款非常合适的手机。
Q:如果可以携号转网,您会选择转网吗?
A:我用的中国移动的网络,现在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如果要转网的话,联通和电信必须要拿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吸引我,要么带宽明显更高,要么有一些特殊的业务或服务。但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发现三家运营商有何不同,所以我不会转网。
Q:打动您购买的通信业务或手机,通常会具备哪些特点?
A:现在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太娱乐化,对于我这样上了年纪的人没有多大吸引力。我希望业内能够注意到这一点,中国现在有2亿多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通信设备或业务要如何适应老年人市场?这点日本运营商走得比较靠前,日本一直在开发易于佩戴的心电图(ECG)传感器和安全低功率的体域网技术。中国也应该尽快在这方面有所准备。
通信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