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增值业务 > 百度发布语音搜索和手机地图概念版两项产品

百度发布语音搜索和手机地图概念版两项产品

2010-09-03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9月2日消息,百度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徐新意今日在百度世界2010移动互联网论坛上透露,百度语音搜索和手机地图概念版两项产品已经开发完毕,并在本次大会上首次亮相。
百度移动互联网事业部 徐新意

  徐新意称,百度在几个月前开始做语音搜索技术,目前随着语音搜索后台服务成功应用到掌上百度领域里面,标志着百度正式提供语音搜索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音搜索服务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了移动的阿拉丁和一些客户端的产品以后,产生了新的火花。”
  徐新意称,传统的语音搜索可能说了这个环节简单化了,一按一个按钮就说出来,但看到结果还是历史的,还要拿手机点,调浏览器去看,这其实是不完善的。“结合了无线阿拉丁以后,结果马上就能看到,不需要再点了,很多信息一说完手机马上就能看到,不需要额外的操作。”
  徐新意还谈及了目前百度在手机地图上的研发,称基于页面、无需安装任何应用程序的百度手机地图已经开发完毕,并且百度手机地图和基于PC客户端上具有基本一致的功能。
  “还有一款产品也是在这次大会上首先发布的,也是创新的产品,我们叫手机地图概念版。”他介绍说,传统的PC地图是基于浏览器方式,大家可以在上面看到地图进行信息的检索。到了手机上,因为手机本身具有定位的功能,所以它又产生了很多新的需求。
  包括根据位置的查询,包括交通流量,甚至导航的需求。这使得它比PC上更复杂。传统的方式都是基于客户端技术来做的,客户端技术有很多障碍,比如终端适配更新的问题,甚至有尺寸的问题。
  百度则在手机上的创新是基于终端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针对这类的终端我们推出了手机地图的概念版,完全基于页面基础的,不需要安装任何的应用程序,只要用手机访问网址就能使用。
  徐新意指出,百度WAP地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市场份额的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上,百度在无线端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推出了WAP版的地图,包括各种版本的WAP,适配不同的终端。手机地图的概念版,今天也是第一次发布。
  据他介绍,百度也对不支持在线版的手机推出了手机地图客户端的产品,iPhone等平台的地图版本很快就可以推出来。
  以下为百度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徐新意演讲实录:
  徐新意:大家下午好!在这里我只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给大家做个介绍。
  在百度无线的产品里面,无线搜索无疑是我们最核心的产品。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重点是从这几个基础的方向对这个产品做了改进,我们的方向都是从用户的需求产生的。首先,虽然搜索在3G的无线网络里逐步的得到了推广。现在的客户对我们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流量等这些环节是非常关心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现在国内的手机终端的产品非常复杂,从高端到低端,表现形式到都是非常复杂的,怎样在手机上得到它们所对应的最好的体验,这是我们在智能终端设备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无线的搜索和PC上的搜索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体现在,我们的手机无线网络上面和搜索的交互环节是有很大障碍的。
  所谓交互是你要告诉服务商你想要什么,另一方面你要展示搜索的结果。在手机上这个环节是有很大障碍的。从客户端的角度来看,这个环节是可以尝试做一些解决的,比如有输入法的产品。搜索引擎本身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最基础的搜索是从内容来讲的,基础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就看内容好不好。我们分析下来,发现在手机上除了信息类的需求,舆论类型的需求是非常多的。其中比较有典型代表性的像阅读、游戏等等,这体现在垂直搜索的产品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几个方向取得的一些成果。
  刚刚讲到速度方面。第一,百度本身的搜索品牌效应很好,大家从各种各样的路口使用百度的服务。这就有一个问题,手机客户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域名,我们如果识别他是在手机上访问我们这些服务,就要把它引导到对应的页面上去。这个环节有一定的时延。前段时间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从原来4.5秒缩短到2.5秒,基本上让人感觉到能直接进入到所需要的页面,而并不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专线改造的方面是我们的基础建设。增加了无线网络里的专线,因为很多用户是直接从手机上网来访问服务的,我们就跟运营商合作,引入了无线领域的一些专线的带宽,同时也做了网络机构上的优化,使平均时延减少了20%,同时访问的稳定性也大大的提高。
  我们以前碰到过一些问题,在不同的省市,特别是手机卡也多样性了,有很多的接入点。以前碰到过一些小的障碍,现在我们通过一些努力,把它大大了改善了。
  现在手机用户对页面的流量是非常关心的,在给用户信息量不减少的情况下,怎么把流量减少到最小,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是本身流量的费用大大减小了,经过努力,平均的结果页面流量减少了30%,这就意味着手机的流量费就省了30%。二是页面小了,因为网速很慢,PC上页面小于30%感觉不到它对速度的提升,但在手机上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
  在手机访问一个页面,如果小了30%,基本上是可以明显感觉到访问的速度变快了,复杂的页面展现出来的时间是有时间延迟的。这个意义不光是减小了流量,还有综合的意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在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终端适配一直是无线领域的难题,现在我们做这块工作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做,也是基于终端现状来做的。首先国内的现状是大量的用户还在使用比较低端的手机,俗称山寨机。
  这些用户本身还是有很强烈的信息需求的,因为受网络带宽跟设备的限制,又很关心效果,又很希望直接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们要做的重点是怎么把他关心的内容展现给他,同时让他用最小的代价获取信息。
  我们能做到的是,比如搜索一个结果,页面里面可能只有一部分跟搜索的内容是相关的。针对这类的终端我们会把它优先的显示出来,这样就不用翻页,直接能看到页面里面跟搜索环节相关的部分。
  还有大量的用户在使用一些终端的手机,这些手机不一定是能力很强的智能手机,但又需要有比较好的效果,不仅仅是需要一个结果而已。我们对这类手机也做了强化的处理,比如说现在看到的很多结果页,比如说是一个用户的博客,博客的博主是做了精心的美化工作,不仅仅只有博文。
  主题背景都是跟博主的个人性格环节相关的,如果我们仅仅是把他写的一段话展现给你,你其实没有跟网页所有者全面的信息交流。如果配上背景的图片,整个色调的配合,加上排版,你在看结果的时候,你就有一个跟PC上接近的体验,能感觉到当时博主的心情。
  其实其他很多页面,用户除了对信息本身的需求,还有一些对效果上的追求。这对终端用户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其实也是最难的环节,怎么把效能和效果做有机的平衡,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往高处做,这其实是一个新领域。以前大家对终端适配的感觉好像是我们只是把复杂的页面转简单,然后给手机上的用户用。实际上随着iPhone等系统浏览能力的提高,包括页面新的技术标准的产生,页面转换上也有新的要求,从手机上看到效果的同时还需要一些额外的东西,比如说好的操作。
  这些原始的页面是不提供的,这在高端的触屏手机上操控浏览体验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就提供了往高处转的代码来支持高端的终端,让他可以在浏览页面上有更好的效果。
  刚刚讲到交互的问题,当然是我们通过一些客户端的手段能感觉到的,但作为普遍的需求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无线搜索上也引入了语音搜索的概念,无须装任何客户端,只需用浏览器打开搜索入口页,就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输入,跟装的输入法没有关系了,能够很方便的把结果告诉他。它会比普遍的输入法更适合用来输入搜索内容。
  另一方面是窄线的问题。上午李彦宏讲到了很多效果,这些效果对我们来讲是巨大的挑战,怎么让它在手机上把阿拉丁的结果展现出来,我们专门成立了无线阿拉丁的小组,逐步把它迁移到移动平台上。
  选择哪些阿拉丁结果是最适合无线领域的。当然现在技术是有限的,有些技术我们引入不进来,所以我们会选择一些用户需求比较大,障碍比较小的东西引入进来。这样整体搜索的展现效果就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刚刚讲到娱乐化的需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阅读需求。在座绝大多数的人都有在手机上阅读的习惯,阅读软件也是大家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这也是我们的调查结果。有一个数据,74.5%的手机网民都有阅读习惯,我们需要很好的去满足他。阅读需求说起来很简单,大家觉得只是看书,实际仔细想想这个事情还不是那么简单是有一系列东西组成的。
  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个性化首页方面会根据你的习惯,甚至以前搜索的习惯,推荐给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你一进首页就找到了这个书就是你想打发时光的书。有些书是比较知名的,你听说这些书很好看,要想找到它,最全、最快体现在哪里?就是你想找到的书基本能找到,而且,最快的是可能刚出来的新书,你在这里就能找到。看了书大家会有很多感慨,需要跟别人分享一下,我们专门配备了阅读的社区,大家看完马上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交感想。
  根本的是改进阅读需求,我们做了工作,主要体现在阅读的体验改进上,比如字体的大小等等。还要特别提到,看书不可能一次看完,我们有一个书签,这是完全基于搜索技术来做的。你搜到一本书,看到一定程度可以加书签,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下次再搜这本书可以接着看。我们也考虑到有些用户是有离线需求的,网上找到东西下载下来单独看。现在的小说都很长,手机的页面很多,我们提供了打包的下载,可以把一本小说的所有章节打包下来,用你喜欢的客户端去阅读。
共 2 页:1 2 

腾讯科技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