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增值业务 > 3G移动互联下的“位置”之争

3G移动互联下的“位置”之争

2010-03-12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主要结论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

  从终端用户规模方面,2009年移动位置应用个人用户规模大约在1000万水平(包括大量免费软件用户)。大部分的用户都是通过客户端(在线或离线)方式进行体验,并且很多用户都同时使用多款导航软件。

图:2009年中国排名前5位的手机导航软件用户占有率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

  如图1所示,在用户占有方面,使用率最高的是谷歌的Googlemap,总计有52.6%的用户使用该软件;其次是高德的迷你地图,使用率达35.8%,排名第二;Nokia Map/Route 66则凭借终端内置占据第三位,使用率为20.5%。另外,凯立德和Garmin的导航软件也有一定的占有率。可见,在汹涌的移动互联潮流中,本土企业对“位置”的争夺也是当仁不让。

图:2009-2012中国移动位置服务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

  Frost & Sullivan认为,随着3G网络与终端的进一步发展,在个人领域,融合性位置服务将获得快速普及,而以数字城市为代表的政府应用也将稳定发展,未来三年移动增值服务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如图2所示,到2011年个人应用规模将与政府与行业应用规模将处于相当水平,大约在35亿元左右;到2012年个人应用市场规模将突破60亿,而政府与行业应用将达到50亿元水平,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元水平。

  在终端用户方面,预计2012年使用用户将达到5000万左右水平,其中个人用户的规模化发展使得移动位置应用成为一种大众化3G应用。

CTI论坛编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