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抓住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机会并且做到这样大的规模之后,我常常在思考,我们下一步还能做什么?”说此话的时候,何曙波下意识地往沙发后背上靠了靠,他的身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几个大字跃入《法人》记者的眼中,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这一名句作为励志之语,何曙波显然有他的用意。
何曙波更情愿用“仁者不忧”这四个字来诠释这其中的意思,他认为,无论你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首先要具备仁义之心,还要博爱之德,在掌讯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对外合作中,一直倡导这种仁义与博爱。
“我认为一个企业或企业家,不能做到仁义与博爱,或者说以一种很狭隘的目光来面对社会,我认为他是不可能做好一个企业的。”何曙波感慨颇多。
从企业角度来分析,如果没有博爱的胸怀,掌讯就很难在诸如汶川大地震、南方的冰雪灾害、湖南水灾等灾难面前第一时间发起捐助。
“一滴水可以汇成爱的海洋,虽然你做的微不足道,但社会并不会忘了你,你会得到更多的认同和赞许,企业的社会形象也非常富有亲合力与影响力!”
企业的这种仁义、博爱之德在何曙波身上则变成了孝心!
常年在外奔波的何曙波,工作之余除了尽最大可能陪自己的妻儿外,最让他牵挂的是他那年迈的父母,“小时候,父母关心你的吃饭、睡觉、成长、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长大了,父母变老了,作为子女,我们关心他们的吃饭、休息、快乐、健康,这种爱的传递成为家庭的自然法则,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总是想方设法孝顺他们。但他们毕竟年岁大了,哪儿也不想去,总觉得故乡的一切都是好的,山清水秀,甚至空气都是他们熟悉的味道。”何曙波说这话的时候,几次语顿,眼圈红红的。
“企业家的责任不仅要体现在回馈社会、悯怀苍生这样一个层面,有时更应该体现在对身边的人——包括朋友、家人、同事等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关怀这些细节上!”
结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为那些千千万万与自己父母一样的老年朋友开发一款实用的手机,是何曙波的梦想。如今,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他又要启帆远航,因为何曙波知道单有孝心还不够,产品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进而为老年朋友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才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此时,何曙波还不能懈怠,未来还有许多挑战等着他,掌讯的未来会是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法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