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十字路口
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谁会是下一个5年的大赢家?
“全球的互联网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是中国引导世界。”这是摩根士丹利2005年的一个判断。5年过去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距离世界的中心非但没有拉近,似乎更远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参与者们必须加快脚步,因为互联网正在不可阻挡地进入移动时代,下一个5年的大赢家必定出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
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PC、桌面互联网四个时代之后,伴随着3G应用的大范围开展,移动互联网正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比起仅有10亿台PC规模的互联网时代,拥有百亿台设备规模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发展速度将快于桌面互联网,其规模将大得超乎多数人的想象。
目前,几股大的力量正在这个疆域角力。腾讯、新浪、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以其原有的黏性业务,正迅速向移动互联网渗透。而3G门户、优视科技(UCweb)等新兴移动互联网公司,则立志成为下一个10年的伟大企业。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中,不甘心只做管道,力争要上下通吃。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用超酷的外观设计、创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虽然大家的路径不同,但有一点是得到共识的,那就是顺应移动互联网潮流的“传统”企业和新兴的企业将主宰移动互联网市场,而守旧的企业将被无情地边缘化直到淘汰。
不过,通往那片含金量最高的移动互联网核心之地的旅途并不平坦。大大小小的掘宝者们都面临着各种选择。比如:传统互联网公司是将桌面业务直接复制到互联网上还是开发全新的业务;运营商会面临成为通道提供商还是成为应用集成商的选择;手机设备商会面临支持哪款操作系统的抉择以及是否延伸至应用平台链条中的多重选择;而开发者更是在多个手机操作系统上要押准自己的赌注……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正处在十字路口,现在的抉择很有可能事关生死。选择无处不在,而成功的结果只有一个,这将不仅考验各类移动互联网参与者的商业判断能力,同时也将检验其技术实力与执行力,最终的成功者终将属于那些看得最准、跑得最快、耐力最好同时也是运气最好的公司。
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
移动互联网,是中国的传统互联网巨头们现在正在角逐的新战场。
已经滑落到中国互联网第二阵营的新浪,现在抓到了一个最好的机会,这个机会不但有可能帮助它“咸鱼翻身”,重新杀回到中国互联网的第一阵营,而且也是它切入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最好的入口。这就是新浪的微博业务——不仅是新浪对其媒体优势的整合利用,更承载了新浪在无线端发力和创造营收的梦想。此前,据新浪CEO曹国伟披露,新浪微博有35%的内容来自手机发布,手机相关应用将是未来新浪微博盈利的主要来源。
如今,除微博之外,新浪和搜狐等已经在桌面互联网上逐渐落后的公司,正在移动互联网的多个领域展开投资和布局,希望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而中国互联网的三巨头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的诸多业务,也正在加速由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移植,以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快速变革。移动互联网,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现在正在角逐的新战场。
领头羊腾讯
无论业界是否愿意看到,传统互联网的霸主腾讯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上最可怕的竞争者。摩根士丹利在去年12月15日发布的全球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中,更是将腾讯与苹果、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并列为未来向信息技术产业第五个阶段转型的领头羊之一。
摩根士丹利的这份报告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成功,部分可归结于腾讯的成功,因为腾讯的“虚拟商品”交易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据摩根士丹利估计,腾讯2009 年收入高达18.2亿美元,相当于每位用户贡献的平均收入(ARPU)为24美元。过去11 年来,腾讯在中国虚拟商品领域居于领导地位,已创造350亿美元市值的财富。
就像该报告所说,如果将网络电话的领跑者Skype视作运营商,那么它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营商”,因为它拥有5.21 亿注册用户,且占跨境呼叫分钟总数的8%。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运营商应该是腾讯,这家拥有10亿注册用户的互联网公司,如果单纯从号码数量来看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运营商。
在公司内部,无线互联网对腾讯而言今年也是最为重要的公司级战略。作为一家早在2003年左右就进入手机领域的互联网巨头,腾讯近年来对无线互联网的布局集中在抢占用户桌面、自有品牌手机以及操作系统等方面。
腾讯在手机端开发了适用不同平台的多个软件以抢占用户桌面,包括手机QQ、手机QQ浏览器、手机QQ空间、QQ手机软件、QQ同步助手、QQ安全助手、QQ输入法等。与此同时,腾讯还在开发集合了腾讯几乎所有功能的Q-Service。
据腾讯无线主管Q-Service的冼文佟披露,Q-Service是一种新的整合服务产品形态。Q-Service包含三层内涵,第一层,用户能够感知到的,就是根据不同终端性能,将包括手机QQ、 QQ空间在内的所有腾讯软件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整合;第二层,在Q-Service的底层,有一个腾讯软件管理软件,行业内叫它TMC;第三层,就是方案层或服务层,对厂商进行一个定制化的方案服务,并提供内置后的维护等服务。
仅仅将前端的工作完成还远远不够,腾讯还将触角伸向了更为后台和深入的中间件及操作系统领域。
在中低端手机领域,腾讯正在秘密开放基于MTK平台的手机中间件。来自腾讯内部的消息称,腾讯目前参与开发MTK平台中间件的团队已经超过300人。而众所周知,MTK是国内山寨手机几乎都采用的平台。
与此同时,为增加其开发的中间件的市场占有率,腾讯也已经取消了对斯凯的授权,斯凯将不能在自己的平台中预装腾讯软件。这样一来很多山寨手机厂商或许将因为斯凯平台没有QQ而选择使用腾讯自己开发的中间件。斯凯主要预装在MTK手机芯片的国产手机和山寨手机中,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手机最主流的手机应用软件平台。相关数据显示,斯凯在中间件开发市场优势明显,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高端手机领域,腾讯正在与英特尔选择共同开发基于MeeGo系统的手机操作系统。依靠切入中间件和操作系统领域,腾讯将自有产品内嵌入部分终端中,抢占了终端入口。
虽然腾讯方面对外否认其将推出自有品牌QPhone手机,但据记者获取的腾讯内部资料显示,从去年至今,腾讯对推出Qphone一事一直念念不忘。腾讯内部资料显示,腾讯计划拥有自己的终端产品,并将生产高、中、低三档手机,分别覆盖腾讯的不同用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腾讯公司向QQ用户发出了一份“手机使用情况小调查”,这份调查的内容既包含操作系统方面,也囊括了手机联网、沟通方式的内容,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手机摄像头”以及“视频通话”的调查占据了主导地位,在21个问题中占据了9个。这也被认为是腾讯有意推出QPhone的侧面证明。
“我们需要考虑其他品牌手机厂商的态度。目前,腾讯与国内各大知名手机厂商进行预装等合作。我们一旦推出Qphone的话,必然会令部分手机厂商视我们为对手,所以这也是腾讯没有决定出货Qphone的原因。也许,等腾讯在无线互联网市场足够强大时,我们才会推出Qphone。”腾讯内部人士表示。
巨头的复制
相较于腾讯,虽然百度和阿里巴巴在公司气质上远不如腾讯与无线互联网结合得那么紧密,但它们将桌面互联网业务向移动互联网的移植也已走在前列。
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端的布局起始于2007年。随着2008年3月无线淘宝的上线,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计划浮出水面。去年,阿里巴巴将淘宝网、支付宝、口碑等子公司的无线业务整合到大淘宝无线事业部,统筹发展无线网购事业。目前看来,阿里巴巴在无线互联网端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手机终端、客户端以及渠道植入等方面。
2009年10月,淘宝网和支付宝正式推出3款淘宝定制手机。这3款手机均植入淘宝网最新版的手机客户端程序“随身购”与“淘掌柜”、“数字商城”、“移动支付宝”和“移动旺旺”。据淘宝内部人士披露,淘宝正在与国内主流手机中间件厂商洽谈,意欲深入进行合作。淘宝、支付宝、旺旺等也推出了面对不同终端平台的客户端,包括iPhone、iPad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推出的手机淘宝中,客户端中加入了与手机终端匹配的语音搜索和条形码扫描两项新应用,这也是淘宝针对手机用户的个性化应用。
除此之外,淘宝还通过投资优视科技(UCweb)的方式抢占手机电子商务入口。去年6月,优视科技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当时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投资额度约为1200万美元。目前,UCweb已经植入了淘宝和支付宝的多项功能,比如,UCweb“百事通”中就通过比价搜索、“淘便宜”等多个项目推荐淘宝。日前,据消息人士披露,淘宝与UCweb深度合作的UC商城将于近期上线。
与阿里巴巴一样,搜索巨头百度也采取了在移动互联网上复制其优势业务的战略。9月2日,百度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岳国锋曾这样描述百度的布局:“百度的核心发展规划只有三条:第一,以搜索产品为核心布局移动框计算;第二,以搜索广告为核心,探索全线收费模式;第三,以搜索联盟为核心,推动产业链合作共赢。”根据岳国锋的表述,“框计算”将更加适合手机用户,百度将在搜索框中集成应用,将搜索框前移,占据客户端入口。
在移动搜索方面,百度将提升云端能力。近期,已有部分区域的网民可以体验到在百度移动搜索框中自动触发的云输入法。另外,百度还将发力深度的垂直搜索方面,目前已推出小说搜索,未来百度将推出游戏搜索和软件搜索。
在营收方面,百度已经尝试建立起一个与手机厂商共赢的崭新产业链,用移动搜索广告的形式开拓手机端的收入市场。“百度正在与国内各大品牌手机、二线品牌手机以及山寨机建立合作,使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手机都内置百度搜索。百度会根据移动搜索广告的点击量与手机厂商分成。”一位熟悉百度业务的知情人士披露。
如果百度建立起了这样一个融合主流手机厂商的联盟,这就意味着百度在某种程度上把控了产业链,因为占据PC搜索70%以上市场份额的百度并不缺少广告客户,百度只需要将移动广告作为“凤巢”的一部分即可。这也是百度所能选择的最为稳妥也最有效的营收方式。
相比起百度在营收以及移动“框计算”方面的清晰架构,百度在客户端方面的策略可谓摇摆不定。目前,百度在无线领域共有四个客户端:掌上百度、手机输入法、百度快搜以及手机地图。而无线重头产品“掌上百度”在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却时时摇摆。
“掌上百度的发展重点一时间偏向贴吧,一时间又偏向新闻,没有一个统一的脉络。”百度内部员工表示,百度无线客户端战略的不清晰是因为内部组织结构的混乱,而这一混乱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得到整体的改观。
今年7月,百度低调成立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将零散的无线业务进行整合,而在此之前,百度没有独立的无线业务部门,各个无线工作小组都分散在业务线内,只负责对相关业务线的无线需求进行配合,这也导致了百度无线战略的不清晰。“相信百度无线客户端未来只会有一个主导产品——掌上百度,而我们也将在半年之内看到百度更加清晰有效的行动。”知情人士称,除了近期的明确战略,百度还在进行一些看似神秘的长期规划。今年7月,百度组建了由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原副院长王劲带队的秘密团队,进行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不过,根据开发的周期猜测,这一操作系统的推出将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
另外,百度也在考虑推出自主品牌的手机。据消息人士透露,百度方面与富士康接触密切,双方已经洽谈过推出百度品牌手机的事宜,不过,目前这一合作尚未达成。
失势者重塑战
国庆长假前,近半年多来一直保持低调的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突然高调宣布,将通过诸多方面的改革,重塑搜狐。
中国互联网业的竞争,在张朝阳看来已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不能重新点燃“战争”意识,在多个战场上像搜狐这样的公司很快会被边缘化。为此,张朝阳制定了媒体战略、Web2.0、游戏、搜索作为搜狐未来主要的战略方向。没有告诉媒体的是,张朝阳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移动互联网战略。近日,张朝阳任命此前一直负责白社会、社区等SNS产品业务的副总裁方刚担任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并对无线事业部进行了一系列架构调整——将手机搜狐网划归互联网业务部门的同时,将“搜狐快递”客户端、移动产品中心并入了无线事业部。
这一切都是为了搜狐正在制定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做准备。据了解,在这个战略中将包括研发适用于iPad等在内的各种移动设备的技术应用以及加快搜狗输入法等搜狐强势业务向手机端的移植,当前搜狗输入法已经成为手机上最成功的输入法之一。
其实,与搜狐尚在准备期有所不同,另一家同样面临边缘化考验的桌面互联网竞争者新浪在移动互联网上早已展开了一系列重大资本运作。作为一家在PC互联网领域老牌的门户网站,新浪显然在无线互联网领域抱有极大的野心。新浪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媒体优势平移和手机游戏两方面。
据投资界可靠人士披露,新浪近期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动作频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新浪共计投资了16个移动互联网公司,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手机分发渠道和手机游戏两个方面,投资金额达数千万美元。“在新浪管理层MBO之后,新浪在长远布局和投资方面具有了更大的主动性。”上述消息人士披露,作为一家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来源的媒体公司,新浪在无线领域仍然主要围绕着其媒体属性,企图通过抢占手机软件渠道来获取未来在移动互联网端的有利地形。
该消息人士透露,今年初新浪巨额投资了千尺无限和宝软两家手机软件网站,而这两家在手机下载市场已经颇具实力的公司在拿到新浪投资之后,将会在其下载平台中为新浪提供更多的推荐,这有助于新浪将其PC互联网端的媒体游戏平移到手机端。而从投资角度而言,投资这两家公司花费的金额并不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新浪未来有可能获得预期外的收益。“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就好像10~12年前的PC互联网市场,受网络条件的限制,下载、导航等应用为市场所欢迎,收购这类型的公司有助于新浪抢占手机入口。”嘉丰资本合伙人黄绍麟表示。
手机游戏是新浪布局无线互联网领域的重要一环。除了投资手机网游公司外,新浪还通过自主研发和代理的模式开拓手机网游市场。虽然新浪在桌面网游市场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手机游戏市场却一直是新浪的传统阵地。早在2005年,新浪便成立了从事手机游戏原创开发的新浪飞扬。该公司开发了《燃烧战车》、《楚留香》系列、《武林外传》系列和《仙剑奇侠传》系列等手机游戏。
新浪还与知名手机开发渠道商Gameloft(智乐)建立合作关系,代理Gameloft开发的手机网游,目前,新浪代理的手机网游有《阿凡达(电影正版)》 及《波斯王子:时之沙(电影正版)》等。
像搜狐、新浪这样在桌面互联网市场上已备受腾讯等巨头挤压,难以通过新业务创新寻求突破的公司,正在尚显混沌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上寻找新机会,重获市场领先地位。
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特质和用户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必然带来革命性变革。这对传统桌面互联网将是颠覆性的,对于它们来说,在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征途中,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是不肯放弃原有的巨大利益,另一方面则是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以及更复杂化的技术要求。
正如每个新时代的到来都有旧的巨头倒掉和新巨头诞生,并创立新的规则和标准一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变革将诞生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公司,而旧巨头如果无法适应挑战将逐渐灭亡,并且比旧的时代更快。
《IT经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