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2日消息,ICT中国 2010高层论坛在京隆重召开。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于2005年首次举办,已成功举办5届,是国内信息通信领域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会议活动。 本届论坛汇聚业内专家学者,将为产、学、研、销四方搭建一个广阔开放的沟通交流平台。中国联通研究院张云勇研发部副经理。他演讲的题目是《运营商云计算运营架构》。
张云勇:关于云计算确实这几年拿两句话来概括,一个是每个人都云里雾里,第二个云里雾里不要紧,而且人云亦云,我刚才从展览会过来发现一些主流厂商在进入。从运营商角度看看云计算究竟是什么?还有像陈主任刚才说的我们究竟怎么来运营?
主要谈三个方面的东西,第一个运营商目前究竟关于云计算需求在哪里?第二点,针对这些需求我们的架构在哪?第三个我们落地怎么来运营?
需求,第一是内部需求,目前来讲ICT设备比较繁杂,供应厂家非常多。或者简单来说每一套系统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烟囱式架构,给以后管理维护带来很大挑战。
第二个资源的利用率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的空间。比如说我们目前的CPU的利用率基本上是平均利用率大概是12%左右,有些时候可能低于3%,这些远远低于IT厂家,由于是Google80%,甚至90%CPU利用率,我们存储利用率同样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空间。
第三点,运营商都在提转型,所以说业务、客户、功能、区域等不同维护的集中,需要一个创新的基础架构来支撑。比如中国联通提的集统一也好,实际上都离不开未来数据中的架构来支撑。
第四点,目前的节能降耗压力非常之大,我们电力成本基本上占我们数据中心运营成本30%多,而从全球角度来讲,IT行业的耗能已经是超过航空运输,已经到了全球第五大耗能的产业。这是我们讲的内部,外部同样也有一个很大的需求。比如我们目前ICT运营,每个ICT数据中心规模都不大,而且业务创新转型的周期比较长,业务开发上线的周期也很长,业务适配门槛依然比较高。所以说针对这些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我们就在结合我们以前的公众通信网络梳理运营商真正的云计算的架构。
首先简单的回顾一下整体上讲的无论是目前的3G技术,4G技术,还是其他技术,简单的归纳一下,目前公众通信网正在逐步面临一个数字化,同时,我们公众通信业务逐渐趋向于计算化,这是两大比较重要特征。通信网和业务的发展已经从模拟到数字,再到计算,技术层面大家可以看到的,以前我们基本上看机房就是一个一个板卡的设备。到现在尤其IMS技术引进之后,现在到机房已经看不到这些设备,已经完完全全是计算机设备,只不过这些计算机加载不同的电器业务逻辑,所以设备形态产生很大的变化。同时从业务需求层面,举一个例子来讲,最早每家企业都喜欢发展专网,现在这些企业更愿意租用运营商公网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实际上从需求层面来讲正好满足云计算一个新的业务消费模式,实际上是一个业务的出租。通信网特征,以及到云计算业务已经呈现得越来越明显欧。
我们提了一个运营商云计算的架构,我们称之为公众计算通信网,具体来讲,我们公众计算通信网PCCN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之一,利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可以建立支撑网、业务网,统一基础设施和资源池,以以云计算理念对基础设施资源进行统一组织和运用。同时从服务层面,PCCN将会使人们使用电脑就如同使用今天电话一样,公众计算通信网融合现有电信网,计算机网,以及引入云计算核心要素一脉发展而成的。原有公众通信网技术主要是接入、交换,路由,传输。现在的公众通信网技术主要是虚拟分配和调度能力。
我们呼叫控制里头加上自适应适配,虚拟化控制,以及调度,业务层面加入新的业务交互方法,新的业务开发方法,以及终端的定制方法等等,这是L1结构。
L2架构,MS里面加入云计算一些计算特征,实际上大量涉及到资源调度以及资源虚拟化工作,在里面做了一些模块扩展。
L3架构,相对来讲就是一个落地架构,这里面绝对不同于经典教科书架构。第一层明确了第一次把网络作为IS要素之一,而且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所以说云计算绝不仅仅是一个云计算,以及一个云存储。实际上还有一个很重要要素叫做云网络,如果云计算是一朵云的话,云计算就是空气,离开空气一切云都是虚无缥缈。第二点我们讲主机绝对不是一个X86,每个TPMC造价小型机是X86的3.8倍,但是目前线网来讲绝大部分60%、70%依然是小型机。我们更愿意强调异构,混合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最早诞生于IBM小型机,而不是业界说的最近几年突然诞生的X86,最早X86反而不支撑虚拟化。
第二点Pass层面,我们还有大量的通信能力也是我们pass,传统短消息引擎,最新的一些引擎,物流的引擎我们要建一个大的pass。
第三点,也不是像教科书分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从网络角度来讲不可能这样分,从运营角度来讲是一朵云。业务逻辑来讲分为普通公众云和虚拟专用云。云计算提供一种新型业务交换模式,在营造系统,维护系统怎么支撑?据我们了解目前厂家在这一块关注的非常不够,我们左边业务交换与支撑系统,同样云计算因为引入虚拟化等等技术,我们虚拟机怎么隔离?怎么进行动态的溯源?我们必须要增加一层叫做安全与可信保障这么一个子系统。这就是我们讲的PCCNL3的架构。
第三个,我们有了这么一个应用架构之后,我们运营商实际落地的时候该怎么来运营,怎么来部署?我这里选取比较经典的案例。我们经典案例举一个例子,对软件服务行业来开展服务。首先回顾一下目前的软件开发的产业链,以及云计算的需求。产业链来讲有软件产业园,软件开发企业,以及软件开发用户。软件产业园目前他们期望值一个要符合国家政策,绿色低排放的产业模式。第二个要有一个强大的第三方ICT整合资源的能力,而且还有一个安全高效的集中的服务管理能力,这是软件产业园对于云计算的诉求。
软件开发企业它的诉求在哪?第一点诉求,他愿意成为轻资产的公司,尤其金融危机来了之后,很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轻资产转型很方便。第二个他愿意专注于创意和设计,而且他希望降低产品实践门槛,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从软件各种模块,各种链条他都需要花精力来关注。第三个,他需要缩短产品的上线周期,而且有一个灵活的技术资源获取机制和模式,这是他对云计算的诉求。
从用户角度来讲它的诉求在哪?第一要有丰富而且个性化软件资源,能够参与软件应用中,交流互动,分享,这是他第二个需求,第三个要有灵活便捷软件使用和自主方式,根据软件使用次数,以及使用软件模块复杂程度,甚至是前项免费,后项收费,软件免费给我用,但是我愿意接受你给我推送的一些比较好的针对我的分众个性化的广告。
在国外针对软件开发企业也有很多企业做得比较成功,比如Google,亚马逊。在全球五百强已经有三分之一使用CM软件,包括一些IT很著名公司,有7700多家中小企业使用他们服务,超过App Store开发者,一百多万开发企业以及开发者来为他们开发大量的软件服务。
一方面参考国外运营商经验,一方面结合国内产业园,开发企业,用户他对云计算的一些诉求,我们理了一个称之为中国联通虚拟数据中心的架构,这个架构在通信展也进行了展览。整体来讲我们分为三个层面,还是三个层面。基础设施层,PaaS层,Laas,仍然是传统的ICT资源出租,还是以前ICT模式利用云计算架构来提供。第二个虚拟主机出租,还有云存储等等。第二个Paas除了我们基本的IT能力之外,实际上有几个引擎,一个是通信业务开放引擎,一个是仿真测试引擎,还有测试开发引擎。一类经营类,办公类,一类娱乐类,每一层模式不一样。二十层我们自己建设自己独立运营。在Paas层根据厂家或者第三方共建共赢,会提供基础的通信能力,引擎,但是其他大量引擎我们愿意跟第三方合作。在Saas完全开放态度,依照我们平台给第三方,汇聚不同的应用,汇聚不同的客户。这就是对PaaS的进一步阐述,这个案例实际上结合我们比较著名的产业园,大连产业园提出的四力模式,他也关注PaaS这里面的业务引擎。
我们希望在提云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把计算资源作为一个网源,也就是计算机就是一个网源,搞通信的人一说什么东西就是网源,我们希望把它做成一个网源。不仅仅是名称更换,涉及到一整套理念的转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标准,我们希望制定像通信网一样可信,而且是完备,像互联网一样简单可扩展,像手机一样丰富的计算资源兼容和互通的技术和标准。目前来讲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第三点需要有更加强大的应用加载能力,尽管像通信网一样完备,但它绝对是一个开放的架构,所以同样需要更加开放的生态体系。
我的报告就是到这儿,谢谢大家!
赛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