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呼式公用电话最初发展的时候,市民打一次电话只要4分钱,传一次电话的费用为白天3分钱、晚上5分钱。”常士荣师傅告诉记者,这样的收费标准,当时与一个烧饼的价钱相差无几。
让人遗憾的是,传呼式公用电话合理的收费标准并未延续到后来的手机上,而双向收费的模式更是让一些用户在使用手机时显得很谨慎。
已经从大学毕业4年的小陈告诉记者,他是在2002年世界杯前买的第一部手机,当时选择的是神州行号段,无论是拨打还是接听电话都得花钱,所以小陈基本上不拨打电话,如果有电话打进来就先挂掉,然后使用201卡拿公用电话打回去。在整个世界杯期间,他和球友之间的交流基本靠短信来进行。
当年的小陈,只是众多因为高额收费而不敢使用手机业务的用户之一。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北京地区手机资费偏高,是部分省市的2-3倍,价格不合理的问题经常引来消费者的猛烈抨击,而电信行业也是十大霸王现象突出行业评选的“座上常客”。
直到2007年,北京地区的手机双向收费才开始有所松动。2月8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全球通“畅听99套餐”正式问世,一举成为京城手机单向收费改革的先驱。此后,该公司相继推出了面向神州行和动感地带的单向收费套餐,实现了旗下所有品牌的单向收费。另一家移动运营商北京联通,也针对旗下子品牌迅速推出多个系列的单向收费套餐。
“现在即使是拨打视频电话,也基本没有什么顾虑。”已经就职于某研究所的小陈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已经实现了携号转品牌,自己将原来的神州行号码转成了全球通,并申请成为了3G用户。经过这一番折腾,在通话时间迅速增加的情况下,他每月的手机费不超过100元,而且还能免费使用手机报和飞信业务,这与大学期间的捉襟见肘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
被称为“最后一块坚冰”的电信市场,一旦出现价格松动就瓦解得异常迅速。随着中国电信的加入,京城电信市场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而这有望进一步拉低包括手机在内的一系列电信资费,像小陈一样的电信资费改革受益者也将越来越多。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