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的演进路线,这是一个为各方所关注的话题,这不仅关系到电信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在3G研发和部署上的投资;更关系到其在B3G或者说4G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如果3G的生命期过短,其3G网络部署上的投资将很难通过3G服务得以回收,其过于庞大的3G网络,反而会成为其奔向4G的障碍。电信运营商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LTE的脚步也确实在不断走进,4G时代也许很快就将到来。
电信运营商真的有必要这么踌躇不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LTE的完善和商业化部署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电信巨头都放弃或推迟了其LTE试验网的建设,虽然近期将会有试商用的LTE网络建成,但无论是从网络规模,还是从技术成熟度来讲,都不能与商业网同日而语,而电信巨头在LTE试验网建设上的慎重,也延缓了LTE成熟的步伐。据保守的估计,LTE商业网的部署,最快也要等到2015年才可能大规模开展。
其次,3G技术的自身演进,HSPA+、EV-DORev.B等技术的应用,对现有3G网络的性能有质的提高,缓解了移动宽带业务发展对网络升级的压力。
最后,即便是进入到4G时代,也将是一个多模的时代,电信运营商在3G时代的技术投资将会得以继续发挥价值。4G对运营商核心网的改造,远不如3G相对2G来得那么激进,运营商的核心网资源大部分将继续发挥作用;而SDR技术和多模芯片的应用,将会保证电信运营商在无线侧的投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通公司在2009年2月发布了支持HSPA、EV-DORev.B以及LTE的芯片组。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的3G运营商大可不必为即将来到的LTE时代而束缚住自己3G建设的手脚。通过合理规划其核心网架构,引入新的无线基站技术,其在3G时代的投资将在4G时代继续发挥作用,切不可因噎废食错过了3G发展的大好机会。
6.3G时代共建共享:节省投资Vs.促进竞争
作为一项颇具中国特色的政策,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成功地吸引了各方的注意力。除了因共建共享而暴跌的公司估价外,人们更关心的是3G时代的共建共享,到底能够为3G的建设节省多少钱;毕竟3G建设所花的每一分钱,最终都是要体现在用户的话费清单上的。可以说:3G时代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关系到了我们每一个3G用户的利益。
可3G时代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其意义仅仅是在节省3G建设上的投资吗?
其实,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其意义远不在对3G建设投资的节省,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政策的执行,可以有效弭平各电信运营商在基础设施上的差距,从而促进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
众所周知,电信运营商,尤其是移动运营商其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其完善的无线网络。而具体到基础设施的实体上,就主要体现在运营商在基站资源、传输资源、城市管道资源上的差距。
而一旦这些差距通过“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有效执行得以有效弥补的话,那么此前一直在基础电信资源上处处受制的电信运营商,将会获得和老牌电信运营商平等竞争的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啻于一副促进竞争的兴奋剂,当然这有利于共建共享政策的有力执行。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3G通信市场,在进行3G建设时厘清上述问题,对于高效进行3G建设无疑是有益的!
作者系四川通信设计院高级咨询师程德杰博士
注:本文为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信息网络》杂志约稿文章,发表在《信息网络》2009年第6期,发表时文字有删改!
通信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