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文摘 > 移动商务:缩短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移动商务:缩短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2008-08-14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有人将市场竞争比喻成一场“跨栏”比赛。经过几年的发展,尽管大家在“移动商务应超越短信层面”这一点上存在共识,但有关移动商务发展模式的争论仍十分激烈。专家指出,随着移动商务应用到一定的阶段时,所面临的技术开发、平台整合、准入资源、企业级经验等深层次的问题将凸显出来,移动商务应用技术平台的开发和整合成为了第一道要跨越的门槛。

  移动商务面向海量用户基础,规模巨大,数据量和并发量都非常高。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经接近5亿,针对这些用户提供成熟的商务应用,就意味着电信级的数据量和并发量需要及时处理。专家指出,事实上,移动商务的应用环境和环节非常复杂,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型号超过4000种,常见的超过2000多种,手机操作系统也是多样并存,如WindoWS MoBIle、Symbian、Linux、Java等。移动商务应用的常见模式至少要经过客户端发起、通讯数据传递和后台数据服务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容许出现纰漏。同时,移动商务发展很快,包括客户需求、新技术、新模式都在迅速变化着。这就要求在技术上,既要保证各个商家的个性化和独立运营,又要保证系统的总体一致性和统一管理能力,同时还要考虑系统的高可扩展性。此外,移动商务技术系统也必须具备全面的功能,既能为手机用户提供服务,还能兼顾后台管理。

  据调查,45%的国内企业有明确的移动商务需求。与图铃下载、音乐、视频下载等个人消费市场相比,企业移动商务市场被称为“水下的冰山”,具有更大的潜力。早在2005年,日本的移动商务收入就超过了个人消费收入。NTT DoCoMo近期推出的“无线大道”,更精准地定位于企业移动商务应用,是一个“B-B-C”的平台,用于商家对会员进行管理和互动。在这个平台上,商家可以向其会员进行产品推广、折扣券发放等,而会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在线预定和支付。

  事实上,中国的企业移动商务应用领域已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日韩模式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可以说,无论产品还是技术,无论用户还是市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按照2008年中国对国际奥组委承诺的3G时间表,各个运营商在2007年对3G网络的筹建必然有实质性的进展。呼之欲出的3G,即将为移动商务的发展带来机遇的“东风”。

中国通信网(www.c114.net)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