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国移动为适应行业集团客户对信息化移动应用不断增长的需求,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率先推出了MAS(移动代理服务器)系统,为行业用户提供了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应用服务。行业发展对于移动信息化提出了哪些要求?移动信息化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发展?针对新兴的移动信息化领域的相关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华为公司业务与软件产品线副总裁刘淑祥博士。
记者:移动性的引入,为传统的行业信息化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对于移动信息化的共同需求体现在哪些方面?MAS系统在满足这些需求时有着怎样的特点和优势?
刘淑祥:在目前的行业信息化市场上,传统的信息化应用正在逐步转向移动信息化的应用,这不仅是一种技术发展的趋势,更是由新的发展环境下的新业务需求推动的。行业用户对于移动信息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移动办公、移动ERP、移动财务、移动CRM、移动邮件这五大类应用。随着传统桌面IT应用不断暴露出使用局限性,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方式可以从受限的桌面IT应用中解脱出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进行移动办公和收发邮件等,或者可以通过移动进销存系统了解公司的库存及订单情况……所以,业务的需求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今天移动信息化的发展。
MAS作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行业应用利器之一,其完美的功能和设计在企业IT系统与移动侧平台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并简化了原有复杂的业务开发过程,使原来“固定”的IT应用系统全部移动起来,实现了企业的移动信息化。
记者:行业特征,决定了不同行业对于移动信息化在具体实现上也有所不同。那么,MAS系统在具体的实施和运营中,如何适应各种行业的不同特点?
刘淑祥:为了配合不同行业应用的需求,我们的MAS服务器本身自带了许多不同行业的业务模板,有一部分是通用的,有一些是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定制的。对于通用类的应用,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完成业务的生成,成熟度很高;对于定制类的应用,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行业专家团队及定制开发团队。对于有定制要求的,我们会经过行业专家进行分析后,再进行定制开发,确保对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快速实施。
记者: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移动信息化在发展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华为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移动信息化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刘淑祥:华为认为移动信息化在发展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一是市场需求差异化增大,需要进一步市场细分;二是行业应用价值链整合趋势加强,需要强有力的角色起主导作用、进行整合;三是行业应用业务零散;四是行业应用市场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
移动信息化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尚处于发展之中,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积极参与。华为将在产业链中扮演自己最适合的角色,同时积极协助其他环节的发展。华为认为,一个完善的技术方案,如果无法落地就不算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虽然MAS可以将不同行业的共性需求进行提炼、形成产品,但是对于具体行业的落地,仍需要结合行业的特点,提供相应的业务方案。华为针对行业方案落地的特殊性和差异化,设置了“总部行业专家+区域行业经理”两级的业务方案服务体系。其中,行业专家的职能主要为深入分析企业的行业方案需求、了解企业内部IT系统,提出最优的满足企业的整体行业解决方案;行业经理的职能则是将整体解决方案针对具体企业的需求进行落地,同时反馈企业的需求,协助行业专家完善方案,并在企业形成闭环。通过两级业务方案服务支撑体系,实现解决方案在企业的良好应用和发展。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