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国内移动转售人群总数已经超过1600万,其中中国联通发展速度最快,约占总人群的85%以上。而在国内率先放号的中国电信合作虚拟运营商,总体表现欠佳,发展用户规模不足百万,遭遇尴尬的同时竟还被放号时间拖后很久的中国移动超越。
其实,在国内率先实现移动转售试商用的虚拟运营商便是来自中国电信合作体系之下。2014年4月8日,话机世界克服种种困难,率先在国内放号并试商用,由此不仅拉开了中国电信合作虚拟运营商放号之幕,而且还掀起了国内移动转售企业商用大潮。自此,虚拟运营商正式在国内电信市场完成亮相。
但是,由于中国电信早期的转售合作政策为模组套餐转售,并且基础套餐为3G资费,所以在彼时整个电信环境已经迈入4G时代之时,资费价格毫无优势。加之模组套餐形式固化,无法与当时风扉整个移动转售领域的资源池模式相提并论。因此,尽管中国电信在起点完成抢跑,但由于合作政策、网络制式所限与转售3G资费等因素影响,中国电信最终在长达两年的试点期表现上败下阵来。
就在话机世界仅仅试商用2天后,2014年4月10号的北京,中国联通合作体系下的虚拟运营商开始在国内放号,尽管在国内整个移动转售领域中属于第二家放号虚拟运营商,但是在联通体系下却是首家。这家虚拟运营商完成联通体系下抢跑的同时,还一举奠定了其在试点期内国内王者地位。这家虚拟运营商便是蜗牛移动,目前号称中国第一大虚拟运营商,在此笔者对蜗牛移动不做过多赘述,读者任意百度即可,试点期结束后笔者也将综合撰稿分析为何站在中国移动转售之巅的企业会是蜗牛移动。
言归正传,中国联通体系下的虚拟运营商完成首次亮相后,因为其资源池模式更加灵活、更加具备创新基础,所以其合作虚拟运营商在发展用户数量上一发而不可收拾,始终占据国内运营商放号领先地位。在最早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给出的试点期发展5000万用户的预测报告中,平均到三家基础运营商也大概在1700万左右。显然,从目前中国联通体系下的虚拟运营商发展用户总数来看,完成平均任务指日可待。
时间来到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中国移动体系下的虚拟运营商姗姗来迟终于完成放号。苏宁互联率先在国内实现中国移动体系下的合作虚拟运营商放号任务,随后,中兴视通、鹏博士相继跟进。尽管中国移动在与合作虚拟运营商系统对接联调方面耗时巨大,但是在部分企业完成放号之后,依旧体现出了很大市场竞争力。据悉,目前中国移动体系下的虚拟运营商用户数数量超过100万,已经完成对中国电信合作虚拟运营商的超越。
其实,在当前国内电信大环境下,虚拟运营商的出现对国家、企业、消费者有着很大积极意义。具体在与基础运营商方面,双方更多是合作大于竞争,甚至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关系。虚拟运营商每发展一名用户,便为基础运营商带来一名用户,并且还将带来稳定的结算收入。长远来看,国内必将出现多家体量过千万的虚拟运营商,届时,基础运营商每个月便可能有超过10亿的结算收入入账。
因此,笔者再次呼吁基础运营商能够给出合作虚拟运营商更好的合作政策,抛开每家虚拟运营商创新程度不谈,单就转售资费价格、合作形式等方面来论,至少基础运营商能够给出更多选择。所幸,中国联通即将面向合作虚拟运营商推出模组套餐4G转售,而中国电信也在积极筹备资源池转售模式,中国移动虽然起步较晚,但集前两家发展取长补短,同时将两种转售模式推向合作虚拟运营商。可以看到,未来的虚拟运营商在客观环境上将会有更多选择。
移动转售试点期截止日转眼即至,工信部会出台怎样的新政策值得期待。笔者承认会有几家虚拟运营商因为毫无动作而无法拿到正式牌照,但是笔者更加坚信42家虚拟运营商中的大多数,甚至超过36家企业将拿到正式牌照。不仅如此,通信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壁垒,拿到移动转售牌的企业绝对不会轻易主动放弃,待时机成熟便可谋定而后动。
因此,请社会大众善待与支持虚拟运营商。想想“吃到撑”,再想想基础运营商推出的“流量不清零”,难道真的看不到虚拟运营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