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新闻 > 百万年薪聘总编?运营商世界网定位分析

百万年薪聘总编?运营商世界网定位分析

2015-11-10 10:07:26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昨天,朋友圈被刷屏,大抵都是在议论运营商世界网百万年薪招聘总编一事。
  传闻版本中,可信度较高的是,参与投资的不仅有国内电信运营商,还有知名互联网和终端企业。
  总之,这家公司看起来来头不小,因此发展定位上可能仅仅从名称上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起初,笔者以为又有一家做信息资讯的新媒体公司诞生了,从字面上理解,可能是一家定位于运营商领域的新媒体,但以笔者多年从业经验分析,不会仅仅局限于该领域,毕竟资本是嗜血的,基于运营商产业上下游间布局提供专业服务的可能性更大些,更具有高成长性,物联网、大数据可能是其业务范围的一部分。
  在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关于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中提及,“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和战略产业等重点领域,以市场选择为前提,以资本为纽带,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三家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移动投资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其有自己的在线服务公司和咪咕公司,且咪咕正在众筹手机。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参与的可能性比较大,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希望借助于外力助推,某种意义上,电信和联通更具有互联网开放、激进的DNA。
  从百万年薪招聘总编这一事件看,运营商世界网近阶段可能会基于内容方面入局,从网站、移动终端、新闻客户端等方面布局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乃至数字内容服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通信行业话语权缺失是事实。在近期众多事件中,无论流量不清零,还是提速降费,乃至最近更为荒唐的“流量走得快”,三大电信运营商既要以国企身份让信息通信惠及百姓,又要完成业绩考核指标保持利润增长。在道德与商业面前遭遇身份的尴尬和审判,而媒体大多在并不了解通信行业属性的背景下,动辄以有色眼镜视之,很多“乌龙”事件在一轮轮的推波助澜中博取注意力,但并不为官方辟谣所终结,最后呈现为周期性事件。
  即使运营商乃至监管部门事后做出解释,甚至为缓解用户矛盾做出毫无根据的补偿和让步,但在用户和媒体眼中,运营商永远是理亏的一方。
  假如有一家网站或者是新媒体,能够具备专业水准,在以理服人的同时掌握话语权和渠道传播的主动,而非被动应对,不仅是告诉用户为什么流量走得快,为什么4G资费是便宜了而不是贵了,为什么用户多了上网速度就慢了,而是积极的向媒体、大众普及通信行业的知识。
  这样,方能让更多用户了解事实的真相,谣言再起之时更具理性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成为谣言的帮凶,只有引领媒体、大众主动辟谣的新媒体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专业媒体,也方能让运营商保持内在的专注力,将网络建设优化、能力开放等自身工作完善,从而最终降低用户使用信息的服务成本。
  铁塔公司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能够专注于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同时未来谋求上市,以此类推,运营商之间理应联手主动解决通信业用户所面临的“问题”,其实,百万年薪凸显的是运营商世界网总编一职重要性,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最后,笔者想表达的是,诸如BAT投资媒体,情况也是类似,但互联网企业并不存在运营商身份的纠结,因此在话语权掌控方面,运营商基于自身身份的缘故,更需要建立畅通的渠道,在不失专业水准的条件下易于大众接受,有主流的互联网公司参与投资便于在传播渠道上更加掌握主动。
  因此,这件事情看上去逻辑上是行得通的,但因为通信行业属性使然,即使有百万年薪,既要求了解通信行业,又具备互联网思维,戴着镣铐跳舞又能摆脱体制束缚的总编人选少之又少。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