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新闻 > 华为丁耘: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要更彻底的开放

华为丁耘: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要更彻底的开放

2015-10-22 10:18:33   作者:计育青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


  华为首届开发者大会(HDC)在深圳举行,此次会议以“在一起,创梦想”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华为开放的ICT能力,分享了合作伙伴的成功案例,吸引了来自全球的2000多名开发者合作伙伴及业内专家参与。
  大会期间,华为多位高层接受了飞象网的专访,对会议的一些热点进行了详细解读。据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介绍,多年来华为一直坚持聚焦ICT基础设施,向开发者伙伴开放创新领先的ICT能力,打造面向运营商和企业市场的开放环境和使能平台,支持和帮助开发伙伴业务创新,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业务需求,实现商业成功。
  “华为的开发者生态战略就是‘合作伙伴+ICT’,大家一起来共创全联接世界,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赢得无限商机。”丁耘说。
  开放是必然趋势
  “将产品、平台和解决方案对外开放,这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丁耘说。
  互联网本身就有开放的基因,在过去二十几年间,开放性思维造就了一系列成功的互联网服务企业。近年来,政府、医疗、银行等等各个行业也在向提供数字化服务转型,因此对各种细化的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高涨。华为与自己的合作伙伴一道为此开发了大量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并在全球各地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那么为什么选择在2015年举办首届开发者大会?丁耘认为,这与全球ICT的发展现状、行业应用需求是密不可分的。
  “如今各个实体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的转型,但华为不认为自己能包办一切。”丁耘说。华为的策略是只做自己擅长的,即专注于包括软硬件在内的ICT基础设施领域,至于具体的业务实现、应用方案等任务,则交由该领域的专家去做,从而确保客户得到的是最佳解决方案。
  丁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金融行业的客户与华为谈合作,说到ICT、大数据平台,华为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多种多样的完整解决方案,但说到金融领域一些细化的内在逻辑和专业知识,华为就鞭长莫及了。丁耘认为今后这样的情况会很多,金融、能源、交通等等很多领域的客户都会寻求数字化转型,如果华为不把ICT的基础能力开放出来,与合作伙伴一道去帮助客户转型,那么华为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华为更擅长ICT基础设施,而在各个行业深耕多年的开发团队,在行业洞察的深度和行业方案开发能力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双方合作开展联合创新,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丁耘说。
  华为尝试开放已经有将近十年的历史了,四年前华为曾在福建电信的项目中尝试了通讯设备的开放,后来又推出了面向企业的eSDK开放。不过这些动作很少为外人所知,因为华为过去对此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策略。“在过去的一两年间,华为开始把能力开放有效地管理起来,提供统一的平台、统一的出口和统一的支持计划,从而可以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支持。”丁耘说。
  “沃土计划”推动联合创新
  在首届开发者大会上,华为还公布了“沃土开发者使能计划”(沃土计划),并宣布华为将在5年内投入10亿美元来支持该计划,共同打造面向开发者伙伴的开发使能平台和联合创新。对此华为P&S战略与发展部总裁肖然表示,实际投入可能会更多。
  肖然告诉记者,“沃土计划”有多个部分。一是搭建开发使能平台,使合作伙伴能够访问平台的能力,包括在北京、深圳、苏州、成都、德国、东南亚和中东建设7个远程开放实验室等,预计投资将达3.5亿美元。二是约1.5亿美元的创新基金,主要用于发展开发者生态,支持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三是面向合作伙伴的认证,包括解决方案的互联互通、合作伙伴开发能力的认证等,预计投资在0.5亿美元以上。另外,对生态圈的培养也会有一定规模的投入。
  丁耘表示,“沃土计划”最重要的部分是投入2亿美元做培训,涉及生态圈中高端的开发和合作伙伴。“华为还会在营销方面提供一些基金支持,估计投入规模在2亿美元左右。”丁耘说。
  更彻底的开放
  “华为对自己的未来定位很清楚,就是ICT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丁耘再次强调说,“我们将帮助各个行业借助创新的ICT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而不是自己包打一切。”这应该就是华为坚持被集成战略、坚持开放的思想根源。
  过去华为主要是自己开发,后来推出了PartnerAPI,即允许经过认证的企业Partner进行开发。丁耘认为,未来华为可能不仅会向更小的企业开放,还会向个人开放,让他们在华为的平台上开发应用。当然,向经过选择的Partner开放与向大量个人开发者开放,相比之下后者对华为的挑战要大得多,对此华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丁耘预计,在未来的一两年乃至是更长的时间里,这种开放模式可能都会对华为造成很大的挑战。“但华为已经认准了这个方向,即使中间走一些弯路,最终我们在建设开发生态圈上也一定会取得成功。”丁耘说。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