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消息,在今天召开的“(IMIC)” LTE时代的多样化终端分论坛上,来自业内的专家学者及分析师等一起探讨了4G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发展趋势,终端安全,行业及家庭终端等问题。从多角度解读了终端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移动智能终端安全,LTE融合通信等关注焦点。会上,赛诺产业研究部总经理李睿讲述了题为“和4G一起飞翔” 的主题演讲。
李睿表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跟随之后,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开始腾飞。目前在4G时代,中国拥有全球最好的手机网络和最好的手机终端。据赛诺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手机普及率超过90%,在2013年,中国智能机占比为86%,2014年为93%,增速达13% ,预计到2015年,智能机占比将达到95%,增速明显放缓。而其中,新增手机用户比重不足5%。对此,李睿表示中国智能机市场已经饱和并开始转入替换购机市场。
4G增速快 用户接受度高
飞翔要注意安全 运营商不补贴,零售商,虚拟运营商补贴。
据李睿介绍,中国4G发展速度快于3G,据预测,到2015年,全年终端销售额规模将超过6000亿。其中4G终端销售份额将达到七成。而在4G规模疯长的阶段,手机价格跌速得到回稳,这也源于4G终端的大规模上市。
但跟3G时代相比,李睿成消费者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得到提升,在过去用户对3G的接受度仅为8%,而用户对4G的接受度达到30%。2014年第一季度,有7成用户知道4G,其中3成用户打算换4G手机。而在这些打算换4G手机的用户中,中国移动4G网络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这也得益于中国移动在4G网络上的大量投入和宣传力度。
据赛诺数据显示,今年6月,4G LTE在广东 北京 江苏等地的渗透率达到25% ,其他区域相对较低,仍处于大量清理3G库存阶段。
除此之外,随着产品技术更迭速度放缓,单品的生命周期延长,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所以在4G终端市场,出现“明星化”趋势。所谓明星化趋势,意味由原先品牌追求用户更改为用户追求品牌。数据显示,来自12个品牌的top50的产品销量占市场销量的40%。与之前不同,用户不再一味追求国外品牌,目前市场上销量最快的是小米,VIVO,荣耀,大神,小辣椒等特色品牌。这些新品牌的创新特点更多在于新渠道,新宣传,新营销等。
李睿总结了以下几点用户对智能机的要求,首先,近年来大量高配置低价格的产品拉高了用户对配置的期待,使得用户更关注体验,功能支持,操作系统,外观,运营商网络,售后服务,产品易用性等问题。事实上,除了品牌和价格之外,用户更愿意为了运行流畅的操作系统而付出更高的产品溢价。依托这一原因,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制造商开始将目标集中与操作系统和UI开发。
其次,用户对智能手机的诉求更倾向于精致和便利性。据了解,5寸至5.5寸的手机成为用户首选,之前薄与大的极致追求理论并不符合用户需求。
再次,未来用户更关注功能包括,快速充电 专业信息保护 专业牌照 高分辨率屏幕 超长待机 三防等。其中用户最愿意为快速充电付出高溢价,接下来是牌照和分辨率。
“一实一虚”“一机多卡”共创未来
目前,过半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双卡手机,并愿意为此多付出150元溢价。在目前虚拟运营市场腾升阶段,李睿表示,目前几十家虚拟运营商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不过三四家,但未来虚拟运营商更多可能会进行流量经营。
未来,用户趋势除了虚实结合之外,一机多卡将为标配。李睿表示,未来跨界融合是趋势 一号多卡业务有效串联家庭多屏市场。在4G时代,流量增大,增速会逐渐放缓,在流量用不完的情况下,一号多卡的分流形式将会逐渐被推广。
从渠道角度来看,实体渠道在“创新”。中国的零售市场在全球市场人仍然欠先进。李睿列举了国内渠道深耕范例,比如,国美针对不同区域推荐不同产品;京东针对用户自身偏好的玄机软件;苏宁增加店内二维码互动活动。智能终端的升级换代必然要求相关产业链的升级。
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和交互化,用户购机更加理性与自主。数据显示,消费者作出最终购买决定的环节,通过“朋友圈”推荐后购买占比最高,事实上,目前,用户的选择更倾向于价值观认同。可以看出,未来商家会更倾向于品牌拉力营销 而非建议营销。
最后,李睿谈到电商市场,李睿称,电商月销量接近800万,增速是实体渠道两倍。市场份额年底有望达到17%,李睿认为未来电商渠道应作为营销主体以及实体销售的互补渠道,形成线上线下营销形成联动。很多人认为如今线上渠道挤压了线下渠道发展,侵占了线下渠道市场份额,李睿做了这样的比喻,“上是飞机 线下是高铁 共同促进市场发展 带动整体大盘增长 为什么会受到挤压 和市场份额侵占?是因为线下渠道自我发展不足。应该要求线下渠道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