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网速是全球性的热议话题。面对众多网站和机构发布的用户宽带测速报告,网民该如何区别、判断?监管机构该如何进行分析、引导、规范?宽带运营商该如何透明、客观地介绍自己的业务?国外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很值得我们借鉴。
“假宽带”是国际现象
在国际上,宽带实际速率低于运营商的广告(advertised)或标称(headline)的速率,即“假宽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宽带业务实际速率因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通常不会达到广告速率值,影响因素包括网络结构、线路质量、线路长度、交换局位置、网络流量、用户端设备和软件等。比如,韩国电信公司在其网站的宽带价格介绍中明确写到“实际下载速率保证为理论下载速率的70%~95%”。而澳大利亚电信公司也在其网站的宽带业务细则中标注:对于广告速率为8Mbps的宽带业务,有70%的用户速率可达到6Mbps;对于广告速率为20Mbps的宽带业务,50%的用户享受的服务速率为10Mbps。
国外运营商一般使用“up to(高达)”这个词来宣传各速率的宽带业务,但它与实际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国家的宽带战略和监管机构的测速报告专门对此进行了说明。
例如,美国在宽带战略的第3.3节(网络)对广告速率与实际速率的差异进行了以下描述:固定宽带性能常常使用广告词“up to(高达)”,例如用户有一个下载速率“up to 8 Mbps”的连接,他可能希望达到8Mbps的下载速率,但不太可能在全部或在大部分时间达到和维持这个速率。数据显示,用户体验的实际速率与业务提供商广告的“up to”速率有很大的差别。以下行速率为例,美国人在2010年购买的固定宽带下行速率平均标称值接近8Mbps,中位值接近7Mbps。但实际体验的速率比广告速率低很多,实际下载速率为4Mbps,实际中位值为3.1Mbps,只有标称速率的40%至50%。
为确保宽带战略的顺利实施,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英国Ofcom还发布了宽带测试评估报告,宽带实际速率与广告速率之比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2011年3月FCC发布了首份宽带测试报告,FCC与运营商、Samknows测速公司等合作测试和分析了13家美国主要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这13家运营商占据了宽带市场85%以上的份额)的宽带性能,其中包括:实际速率与广告速率之比;持续下/上行速率;时延;突发下载/上传速率;宽带上网浏览、VoIP、视频应用性能。对于宽带速率,测试结果 显示,大多数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至少提供了80%的标称速度。在高峰时段,DSL下行速率为标称值的88%,Cable modem为93%,FTTH为113%(见图1)。在报告中,FCC还分析了各运营商的表现,有线电视公司Cablevision高峰时的实际下行速率只是广告的50%,AT&T、Qwest等与广告速率基本相符,而Verizon的光纤到家业务FiOS性能最好,其实际网速是广告宣称的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