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新闻 > 互联网周刊:手机钱包新机会

互联网周刊:手机钱包新机会

2009-02-18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这个规模,对于我国几年前还是空白的移动支付市场来说,让人欣慰。
  如今,相当规模的用户已经习惯于每月通过手机缴纳手机话费、水电煤气费,购买互联网游戏点卡,付费下载杀毒软件等等,手机钱包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比整个欧洲都要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超过16亿的银行卡发卡总数以及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似乎为我国的手机钱包业务创造了颇为理想的发展环境。
  然而,相比于我国如今近7亿的手机用户数,“5000万”却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安全,这是人们使用手机钱包最大的顾虑。对于将自己的身份、信用卡资料等保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的做法,用惯了现金和信用卡的人们并不放心。为此,联动优势承诺:“我们采用基于标准的安全体系和国家认证的加密机来进行关到关的加密,在所有的应用中不出现卡号和ATM取款密码等等,这些措施能够保证用户使用手机钱包的安全。”这个承诺能否取得用户的信任,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不过只要商家有足够的诚意,相信用户不会“无动于衷”。
  2008年年底,联动优势及其合作企业启动了 “手机钱包”新业务平台,开通了K-Java、USSD、WAP等“手机钱包”的全新便民使用方法,这一举措被认为“ 让用户的使用门槛大为降低,更有利于用户支付习惯的培养”。然而,正如互联网专家姜奇平所说:“用户的消费习惯从宏观上看关键在于信用环境,培养习惯,要从营造这个环境入手。”我国的信用环境并不完善,前段时间的支付宝套现事件便是最好的例证。
  同时,在姜奇平看来,“手机钱包虽然只是一个业务,但实际却是一个产业,它的产业定位是支撑服务平台,也就是B2B2C,是为B2C服务的B,运营商、银行和SP等各方合作是在为这个平台构建产业链。”因此,确立一种让用户放心、让商家积极参与的手机钱包价值链合作模式,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困难重重,我国的手机钱包业务亟待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2009年1月7日,3G牌照的正式发放拉开了人们期盼已久的3G时代的大幕,且不论谁是最大赢家,它对于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应用无疑是利好消息。有专家分析,3G牌照的发放,首先将会在增加电子商务交易机会的同时,间接扩大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空间;其次,3G提供的视频“面对面”交易,将比抽象符号形式的虚拟交易,更容易产生信任感和亲和感,为交易取证提供了方便,加强了支付安全;此外,3G可以衍生出许多新的服务,这对移动支付业务创新也将是很大的促进。
  “尽管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十分关心是2G还是3G,但他们更关心服务是不是更优质。3G带来的更好的通讯质量、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大的带宽,能够促使我们推出更多满足用户需要的应用和服务。”联动优势副总经理李贲这样说道。
  至于金融危机,它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影响似乎并不明显,“金融危机下人们还是要支付水电费的。”摩托罗拉(为联动优势“手机钱包”K-java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全球服务部亚太区副总裁曾元曦的这句玩笑话,对危机中的手机钱包业务来说,似乎更具现实意义。

互联网周刊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