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宇凡 郭远明 2008/03/24
提醒消费者警惕电信行业中以诱导消费为目的的垃圾短信,谨防被这些电信“小偷”掏空钱包。消费提示中指出,消费者在接收到不规范的包月类、点播类短信服务时,首先要留意它的表现形式:
从宣传方式看,垃圾短信主要是通过小灵通、手机号码、端口号或者WAP网站发送无资费提示的诱导信息,诱导电信用户回复某个端口号从而产生扣费;有些则通过小灵通、手机号码、端口号或者WAP网站发送一条无资费提示的网址链接,诱导用户点击该网址链接导致产生扣费。
从宣传的内容看,典型垃圾短信的主要有:“尊敬的用户,为感谢您的支持,特送您三首铃声,回复8即可下载到您的手机上。“你现在还好吗?分开后再没有你消息了,现在真的好想你!但总怕你不方便,也不敢打给你……对了,你现在还(留言字数超长,回复字母D察看)。”“想要看**,请马上点击http://wap.**.cn查看”等等。
从业务内容看,收到垃圾短信的电信用户,在回复后或者点击某个网址链接后,得不到该信息所显示的服务,或者需要来回好几条短信才能得到相应服务。“免费试用”也是部分经营者的惯用伎俩。当试用期满,经营者会在未经用户明确确认的情况下,为其定制收费的包月或订阅服务;当消费者发现并打算取消此类服务时,会遇到经营者设置的种种壁垒,甚至出现多次取消无效的情况,造成更大损失。
针对上述不规范行为,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当收到由不熟悉的电话号码特别是非普通号码发来的短信时,不要轻易回复;如短信内容涉及黄色、走私、贩毒等违法内容,应向当地公安部门举报;及时清查话费清单,发现不合理收费即向相关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客服热线咨询;一旦发现被定制某些“额外”服务,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投诉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