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新闻 > 重庆市主管部门今起排查短信提供商

重庆市主管部门今起排查短信提供商

2008-03-21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市通管局透露,拉网式排查将持续到4月中旬,主要对SP的从业资质、投诉情况、是否上黑名单等进行检查统计。一旦发现违规,特别是有用户向移动通信运营商、市电信用户申诉中心12300投诉过,将从严从重处理,包括责令对方停业或者出局。
  对SP来说,责令停业具有相当大的震撼力,因为即使停业一月,新业务无法开展,旧业务不能维持,其经济损失以几十万、上百万计算。
  此外,市通管局要求运营商建立和充实“关健字库”,凡短信中出现淫秽、反动等字句,将被系统自动屏蔽。
  据了解,央视3·15晚会曝光“垃圾短信”后,一些通信运营商已在全国范围部署了对垃圾短信发送端口的排查工作,被举报并查实的违规端口现已关闭。
  央视报道中涉及的分众无线乱发垃圾短信行为,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日前首度公开回应这一“短信门”事件,称分众无线相关直属部门和下属公司立即停止了短信广告业务。同时,江南春否认央视报道提到的分众无线每日发送数亿条垃圾短信的说法,称 “分众无线短信业务每天约发送2000万条。”
  个人信息外泄渠道多
  通信专家介绍,个人信息通过手机外泄的渠道很多,最主要一个途径就是办理各种申请时的填表。比如开通银行卡业务,办理证券开户,都需要填写本人姓名、住址、手机;办理信用卡,甚至要求填写本人身份证号码、手机、收入证明;通信公司申请新业务、百货商场办理VIP卡、网站注册登记等,无一不存在上述现象。
  专家建议,保护个人隐私不通过手机外泄,一方面,国家要出台相关法规,严厉惩处通过手机泄露用户个人隐私者;另一方面,消费者应加强防范,特别是注册网站会员要格外小心。目前在百度、google等网站只要按个人姓名搜索,能轻易查到不少人的单位、年龄等个人信息。
  记者手记
  整治垃圾短信
  不能只靠运动
  只要是手机用户,就难以躲避垃圾短信的骚扰。不可否认的是,通信管理部门和运营商为治理垃圾短信曾作过很多努力,如推行手机实名制等,也开展过多次运动。但仅靠一次次的整治运动,行吗?
  业内人士认为,彻底整治垃圾短信,其实还有其他办法可资借鉴:譬如加大惩处力度。在韩国,广告商发布手机短信广告时,必须注明“广告”字样和发送者的单位、电话及手机号码;对于滥发垃圾短信的个人,可处最高8500美元的罚款。而我国目前的惩罚措施一般仅限于“禁”或“停”,无法追究具体责任人。
  再就是修补法律。英国在2003年曾专门立法,将发布手机垃圾信息视为犯罪,罚款额度不封顶,散播者甚至面临坐牢。美国和日本等也制定了《反垃圾信息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包括短信在内的电信运营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进行规范。
  而我国现有法律是滞后的,不少SP及地下短信公司恰恰是钻法规管理盲区,肆无忌惮通过群发垃圾短信牟利。
  因此,如果不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明确界定垃圾短信、明确执法部门的权限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垃圾短信就可能死灰复燃。

重庆晚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