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新闻 > 网间号码携带离我们还有多远

网间号码携带离我们还有多远

2006-11-16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专家建议加强号码携带的立法工作,尽早启动制定号码携带所需的相关标准、服务质量体系及监管政策,确定号码携带的管理机制,并建立运营号码携带业务的第三方企业。但号码携带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市场不能照搬,还应循序渐进,加强研究。

  雷震洲 从长远来看,号码携带是电信市场发展趋势之一。中国拥有3.7亿固定电话用户,4.4亿移动电话用户,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市场。码号资源使用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变,必然会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因此,像号码携带这样的管制手段实施起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将十分巨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

  徐 穗 从数据可以看出,现在中国电信市场结构严重失衡。从行业收入的市场份额看,目前是一枝独秀。对于号码携带的实施,我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由政府主导和推动号码携带。从各国的发展情况看,号码携带是由各国政府推动的,而且是由监管部门推动,确定号码携带的原则,并将此作为强制运营商履行的义务。第二,要用科学的态度设计实现政策目标。号码携带对不同地域的运营商具有不同的影响,如果不带约束条件的号码携带政策很可能使弱势运营商快速流失客户,韩国等国家推行号码携带的经验表明,结合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控和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来推进号码携带,可以促进合理、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第三,号码携带实施要制定详尽的操作细则,以保证号码携带政策的执行。各个国家的号码携带使用率差异比较大,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一是在于号码携带的价格资费,二是实施过程中办理程序的繁琐程度和时间的长短。国际经验表明,号码携带的操作细则对于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操作细则要明晰要求,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间。第四,建议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推行号码携带。管制机构需要逐步地摸索管制的方法,运营商也要进行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改造。从现实考虑,号码携带可以在实施区域和实施时间上采取从局部到整体的渐进形式来开展。美国实施移动号码携带之初就是在最大的100家城市先推行,2005年10月1日以后再推广到全国。

  龚双瑾 号码携带是电信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我国,首先是建议加强号码携带的立法工作。号码携带业务的实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很多国家从开始准备到实施经过五六年或更长的时间。我国要实施号码携带,必须从现在开始启动相应的工作,加紧开展号码携带的网上试验,通过一个地方的试验看市场的反应,包括资费、收费。如果号码携带会带来价格战,那么完全可以在资费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同时,应尽早启动制定号码携带所需的相关标准、服务质量体系及监管政策,确定号码携带的管理机制,并建立运营号码携带业务的第三方企业。

  曾剑秋 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号码可携带是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的固网,我认为要把号码携带作为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的手段来发展。英国也好,日本也罢,实施号码可携带都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准备。我国号码携带业务的实施既需要技术、管制和法律上的支持,也需要制定具体的时间表。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实施号码携带既有技术原因也有管理原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理性评估和策略研究。技术上一号多用、号码携带等替代现有电信呼叫路由解析,实现运营商号码携带需要管制和法律上的支持。

  杨培芳 我提三点建议:第一,继续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号码可携带实现公平竞争、普遍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第二,深入研究号码可携带的技术经济规律,进一步做效用分析,通过号码可携带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双丰收;第三,号码携带需要政府通过立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需要研究机构对技术、经济文化、结算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陈家春 号码携带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实施的规则也不一样,中国市场不能照搬。对于号码携带的实施,我个人比较赞成循序渐进的方式,就是在法律法规确立的基础上,政府在必要时采取的一项措施。

  “十一五”的工作内容之一,是要考虑通过试点的方式解决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转网费用、实施效果、市场对号码携带的接受程度等。我认为实施号码携带的社会意义更大一些。

  王安平 我国对号码携带的问题已经关注很长时间了,但是对于号码携带如何实施,实施的时机、步骤以及将来配套的管理政策等的研究还停滞在原来的基础上。我认为,我们的研究应该再深入、全面、综合。究竟何时实施号码携带,还要看电信市场的发展情况。最近电信市场上有一些业务的发展,这些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号码携带的雏形,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

中国电子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