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部人士表示,已进入公测期两个月的飞信业务可通过PC或手机终端,承载商务应用及娱乐功能,使用户随时随地实现文字、语音沟通,“它将被打造成中国移动最重要的数据业务之一”。
选择“时令”数据业务
事实上,对移动IM的设想早在2005年,在中移动内部就已初步成型。当时,移动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让MSN、QQ、雅虎、AOL、GOOGLE等企业开始从PC走向手机,甚至为了成为主流IM而合纵连横。但是不同版本之间的IM始终无法互连互通成为制约IM发展的一大诟病。
而此时的中移动数据业务尽管增长势头良好,但同质化应用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在年初中移动工作会议上,中移动遂明确提出将在今年重点发展移动IM业务。
百纳咨询分析师张政委表示,飞信使得传统IM开放端口协议的问题迎刃而解,它的“移动运营商出身”使用户无论身在何处均可登录与好友即时沟通。更重要的是,背靠中移动的大网和2.7亿用户,飞信已具备了改变市场格局和IM使用习惯的条件。
但这是否意味着飞信就可以挑起中移动数据业务的大梁?
捆绑型IM
记者从飞信SP处了解到,飞信目前的功能与QQ、MSN等相比,在一对多的文件传输、非IP语音聊天质量等方面确实优势明显。但飞信更强调与手机号的捆绑机制将成为其主要优势。
北京移动数据中心人士表示,这种捆绑将在飞信的VoIP功能完善后,促使用户在不同终端上随意切换,而所有飞信用户均通过手机号码进行注册,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用问题,特别是在强调手机实名制的今天。
信息产业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认为,相对于邮件验证或无验证机制,采用实名制的飞信更符合重信用的商务应用。
飞信在功能设定时,显然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记者从飞信网站上看到,飞信可实现多达8人的同时语音通话,让商务人士随时随地召开一个小型的多人“移动”会议。
张政委认为,飞信强调移动商务IM的功能,证明飞信已经开始向海量的商务数据业务市场投石问路。
互通仍待解决
据了解,目前尚处于公测期的飞信可供用户“免费”使用,商用后月功能费也仅为5元,中移动同时承诺将提供更多的免费内容。
此外,飞信还承载着运营商或移动IM服务提供者的利益。中移动人士告诉记者,在移动IM成熟之后,还将捆绑于飞信之上诸多应用,比如彩信、彩铃、博客、流媒体等内容,“很多SP将拥有分享蛋糕的机会。”
不过,飞信在诸多特色服务之外,也存在一定的硬伤,比如飞信目前不能给其他运营商的手机用户发短信。有专家指出,在飞信初始发展阶段,任何不利原因都会影响到用户是否选择飞信。飞信要真正“飞”得更高,即使在先天的网络优势下,也还需做很多努力。
通信产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