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公司In-Stat/MDR预计,随着全球主要服务商扩大它们的VoIP网络,未来几年这个市场将保持高增长率。2005年~2008年软交换机市场有望以64.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08年收入可达20.5亿美元。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4年,全球运营商投资10亿多美元用于软交换技术,该投资将实现超过10亿美元的服务收入,该投资将已经是正向的现金流。2006年,运营商投资390亿美元于软交换技术,该投资将实现全球服务收入850亿美元。该数据阐述的最重要的信息是服务收入将以怎样快的速度超过其投资支出。
中国移动软交换市场情况
从中国电信市场目前对移动软交换和软交换的试验和部署来看,中国电信市场整个交换正一步一步走向深入。对接入网、汇接局和长途网络的改造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不管是固定运营商,还是移动运营商,都在对现有网络进行有序的改造,其目的都指向一个重要的目标:为3G的到来做好准备。随着软交换技术的逐渐成熟,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开始纷纷试水和发力软交换。2004年12月,中国移动用软交换成功替换传统的长途电路交换机。同年,江苏网通、河南电信完成了以软交换改造本地网的工程,开始向用户提供更富竞争力的新业务。中国联通更使用软交换新建了一个覆盖23个省、400多个地市的全新业务网。软交换的各种应用在中国的土地上呈现出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之态。2005年上半年,NGN商用明显加速:中国移动长途汇接软交换网络二期启动,中国电信从软交换骨干层继续向接入层延伸,中国网通即将开通以IPTV、VoIP为典型业务的NGN网络。
移动软交换市场的领导者
移动软交换的技术特点和各方面的优势受到了全球运营商的青睐,并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3G/WCDMA领域,越来越多的商用网络采用移动软交换技术。截止到2005年6月底,全球已有超过30个实施移动软交换技术的3G/WCDMA网络投入商用,其中23个选用了爱立信的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服务的用户超过500万。而且全球第一个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是爱立信在2003年3月提供的,这就是说,爱立信在提供移动软交换方面,从运营经验和提供专业技术及客户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至少18个月的市场竞争领先优势。移动软交换部署的优异业绩使爱立信成为了这个领域不容置疑的领导者。
为什么要引入移动软交换?
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移动运营商最需要的是更高的网络容量和新型服务,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维持收益增长。慎重而又不失时机地逐步采用新技术将保证当前和将来的竞争力。
业务增长,成本效益和发展演进是软交换技术的主要驱动因素。
业务增长
用户对新业务和应用的期盼和需求是NGN发展的动力之一。虽然移动通信在不同阶段为用户提供许多新的增值业务,但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已使得现存的移动网在“爆炸式”的业务需求,尤其是越来越细分的个性化、多样性需求面前只能捉襟见肘,望“网”兴叹了。用户“上帝”的日益紧迫需求是网络革新的利剑,要么就在变革的利剑中越旧鼎盛,要么跟不上变革的步伐被革新的利剑所击倒。
移动通信是一个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成熟的行业。用户、流量和利润的增加并不是自动的。从网络发展角度看,具有低覆盖成本和高效性能的解决方案可以增加业务规模和利润。从业务发展角度看,语音和短信息服务的单位价格在很多市场里正在飞快地下降,开展新型服务对增加利润至关重要。多种类型的通信方式,例如可视电话,“你看到我所看到的”共享式多媒体通信内容,将建立在现有的通信行为上,并有效地产生增值效应,控制业务资费水平。IP多媒体系统(IMS)引进了新型的VoIP和多媒体通信服务,支持融合的业务,为跨越固定和移动、家庭和办公提供了集成的服务体系架构,实现在现有语音、短信等服务和新型的基于IP的多媒体通信间有效地协作,对保持移动运营商在价值链中的领先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会促进移动用户通过使用新业务逐渐向全IP通信的转变。移动软交换将IP网络“无法无天”的弱控制转变成为控制有序、随心所欲进行通信的整洁有序的通信环境,随着设备的性能越来越高,IP的传输带宽也越来越宽,人们的设想“Ev-erything Over IP”时代将在软交换支撑的平台下承载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业务融合。移动软交换支持业务网络平台的统一,让人们从移动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兴奋中去尽情地开发、玩味和体验各种便捷、无处不在和如影随形的移动新业务,在移动整网上可控的提供有质量保障的端到端服务。移动软交换将移动网络从过去支撑单一或简单窄带移动业务的平面模式发展到承载多业务融合,将移动网络向多媒体网络的高级阶段迈进,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至此,移动网络必然从宽带化、个性化的复杂通信技术走向业务的融合,从业务的融合走向应用到用户的简单、应用到开发的便捷、灵活和快速面向市场的新境界。
另外,设备厂商的推动力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目前传统通信产品的技术已经被许多厂家所掌握,受市场竞争的影响,虽然通信产品制造商在销售传统通信网络的产品方面所得到的产值最高,但利润率相对却较低。为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设备厂商必须不断在开发新产品方面投入较大的才力和人力。但受技术变化周期的缩短,造成新产品投入大,销售周期缩短,总体利率下降。若设备厂商统一在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上对NGN投入,则这些设备制造商会在NGN网络建设中收回其所投入的成本并获利,而移动软交换领域是通信领域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谁拥有了移动软交换的主动权,谁就能在移动通信领域发挥更大的主导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未来通信的主战场———移动通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成本效益
通过优化控制和交换分离设置,网络规划将更加有效,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并简化运行和维护。对新技术灵活的支持方式将促进网络革命和硬件现代化,并辅助IMS提供向未来“全IP”网络的一个平稳和节约成本的过渡。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计算,采用移动软交换技术可以使核心网络运营成本降低50%。
发展演进
移动软交换提供分层的网络架构,使不同的功能层的发展更加灵活,并可实现无缝的多网络访问。除此之外,移动软交换作为国际标准,确保了新技术的前后兼容性。随着时间的发展,软交换将逐渐发展成为通用的、高可用性的网络架构,使用已验证的处理器和开放代码操作系统,集成对VoIP和传统语音服务的支持,并为移动网络向全IP演进做好了准备。
结论
今天,移动软交换技术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已经引起了运营商们的强烈兴趣,而且在越来越多的网络中可以看到对于该技术的应用。
在中国,如果说3G在人们的热望中还迟迟未至的话,那么移动软交换在中国的试验和部署则拉开了向3G进军的战略序幕。
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