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通信业务 - 信令技术频道
  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技术 > 信令 > 技术文摘 > IP信令网引入策略

IP信令网引入策略

2008-01-28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任正彦 2008/01/28

  摘要 IP化是核心网络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媒体流的承载IP化,信令消息承载的IP化也成为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以中国移动某省的信令网解决方案为例,阐述IP信令网的引入策略。
1、IP信令网引入的驱动力
  信令网是为核心网服务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核心网IP化(R4阶段)对信令网的需求。此时MSC的功能分为控制与承载两部分,控制功能由MSC Server完成,承载功能由MGW完成。
  MSC Server通过H.248协议控制MGW。H.248协议属于点到点的协议,不存在路由和寻址问题,MSC Server上已经配置了MGW的地址信息,因此无需信令网进行路由查询。
  MSC SERVER间用于呼叫控制的信令不再是ISUP信令,而是BICC信令。BICC信令通过CMN转接而不经过信令网。
  MSC SERVER和HLR、SCP等设备间用于用户移动性管理和智能业务触发的仍然是MAP和CAP信令。从协议栈看,不论MAP和CAP采用TDM、ATM或IP承载,SCCP层都是必须的,也就是说MAP信令和CAP信令需要SCCP的GT寻址功能来实现路由查询,即仍然需要信令网进行集中的GT翻译和转发。这个信令网的承载可以选择TDM(MTP)或者IP(SIGTRAN)两种方式。
  如果SIGTRAN作为信令网的承载,必然需要组建一个结构同TDM信令网一样的分级的、具备网络层信令转接能力的信令网,该信令网的核心处理设备是IP STP,而该信令网就是IP信令网。

图1 R4软交换中的信令

IP信令网引入驱动力来自以下两点:

  • 通过IP网络端口实现SS7信令消息的发送与接收。

  • 根据信令点的地址(GT/DPC),完成SS 7信令转接和路由的功能实体。

  • 对SCCP消息提供中继功能的实体。

  • 3、IP信令网引入策略
      IP信令网引入有两种方案:一是叠加组网,省际层面建设多对IPSTP,分区覆盖全国。IPSTP互连,独立组网,与TDM信令网为叠加关系;二是按需引入IP STP,作为TDM信令网的补充。下面我们以中国移动某省(称为A省)的信令网建设方案为例来论述。
      A省信令网为三级结构。省内分为若干个汇接区,每个汇接区设置一对LSTP。同平面的LSTP之间网状相连(参见图2)。

    图2 A省信令网组织结构图

      当前A省信令网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省会LSTP链路占用已接近设备的最大值,信令业务量仍在增长;二是A省HSTP到B省HSTP已开满16个2M链路,达到了No.7信令带宽的最大值。

    这四类网元和信令网的连接关系如下:

    • G MSC:


    •   中国移动积极推动IP信令网的引入。在实验室对IP STP充分测试的基础上目前正部署IP STP在现网的试点。各省公司因为设备扩容或者机房搬迁需要新建STP时可参考本文的案例,从小范围应用推动安全可靠性、网络性能的成熟。

      泰尔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推荐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