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天下只有小米不能赚钱?
其实在这两个月来围绕这小米手机成本的问题产生的诸多纷争已经让很多业内人士非常困惑,本来一个非上市公司的产品成本和销售利润应该是完全的企业内部事务,但是由于雷军曾经公开宣称“小米手机硬件不赚钱”,于是小米手机如果赚钱了,似乎就成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雷军说:“一见面就问一个企业你赚钱了没有,就好象你问一个人,‘你穿内裤了没有’一样。”这是一个无论你怎么回答,对方都可以质疑你的问题,因为你横竖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脱下裤子让别人看你穿了还是没穿。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喜欢不喜欢穿内裤是一个人的喜好,只要他没有光着屁股上街有伤风化,我们毫无理由去怀疑街上任一个人的长裤里面有没有内裤;一个公司产品的具体产品的成本和盈利本身也是一个非上市公司完全内部的事宜,只要这个公司没有假冒伪劣价高质次。
事实上小米手机之所以能够成为众矢之的,也是因为小米手机的成长相当迅速,小米手机的市场反响出人意料的好。早在2011年8月份,小米手机刚刚发布的时候,手机业内人士对小米手机年销售量的最乐观估计也就是30万台。然而实际上仅仅在2012年5月份,小米公司就销售出70万部小米手机,加上其他的零配件,整个5月份小米公司的含税销售额超过了14亿元。根据小米公司公布的数据,到今天为止,2012年6月中旬,小米手机已经累计销售超过300万台。可是面对这样业内业外都有些羡慕嫉妒恨的成绩,小米却感到非常困惑。小米公司主管营销的副总裁黎万强就非常困扰:“我们销售这么火爆,应该很自豪才对,为什么我们现在好像有点灰溜溜的?”
这种困惑也许来自于人们对雷军曾经的“不赚钱”的宣言的误读,也许来自于用户们对于互联网模式免费产品的习惯性依赖,又或者来自于中国用户对各种国产“性价比”产品的忽悠曾经给他们带来的不愉快回忆,甚至还来自于一些网上言论的误导。不过只要环看四周,你就会发现用户既然能够接受一部iPhone的毛利率能够占到它售价的58%,说明用户并不在意一个公司是否赚钱,或者这个公司赚钱多还是少。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在是一个消费者的同时,也是一个生产者。一个合理的逻辑是如果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赚钱,自己多赚钱,那么他没有理由去反对别人赚钱、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