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手机上网,还有很多通信业务也都曾被运营商“不限量”,结果引发“一地鸡毛”,手尾很长。
短信不限量。几年前,一些地区运营商为追求更快发展,瞄准校园用户推出了20元左右的“不限量”短信卡。但很快短信中心就拥堵了,收入却没增加。原因是这些卡一个月发送的短信少则几万条,多则数百万条,统统被用来发送垃圾短信。发现问题后尽管这些地区立即停止了“不限量”短信卡的推广,但已放出的短信卡却是覆水难收。该地区的垃圾短信发送量一直居高不下。这批短信卡投放市场才几个月,清理完却花了好多年。
虚拟网不限量。2005年之前,个别省份的虚拟网基本上不封顶,结果导致一些地区的话务接通率急剧下降。当地出租车司机将手机当成对讲机,学生长期煲电话粥,导致整个地区网络质量受影响,周边的居民很难打通。
电话优惠赠送不限量。某地区曾经有那么一个政策,大致意思是A给B充值,A享受优惠。可是,这个政策存在漏洞,资金立即到账,导致B可以反过来再给A充值,B享受优惠。再加上优惠不封顶,导致这个漏洞能够不断地被循环利用。结果,有人发现了这个漏洞,用两个号码不断这样操作,差点儿酿成千万级的套利案。
不封顶语音套餐。不封顶的语音套餐曾经让声讯SP将之用做陪聊。
不封顶的行业应用套餐。不封顶的行业应用套餐被SP用作对冲不均衡结算费等等。固话运营商针对宾馆等单位的无限固话也经常被人用作套利。
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