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S,也就是中国人所熟悉和喜爱的短消息业务,它一经出现即让寻呼业大受挫折,而随着3G时代的日益临近,SMS也面临被MMS取而代之的命运。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多媒体消息服务。MMS来势汹汹,它的优越性能也成为行家们大力捧吹的资本,被人们称为SMS的终结者,但是消费者会真的想要它吗?
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短消息服务,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80年代初期,但一直到了90年代早期才开始进入商用市场,并且一直到99年,该业务才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并持续爆炸性的增长趋势,它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发送文本型消息。可刚进入21世纪,人们又提出EMS--Enhanced Message Service增强消息息服务,除文本之外,它可提供简单的图片和声音的消息服务,在2001年六月份,几家手机巨头联合起来要统一EMS的标准,并且要生产具有这种功能的手机,可是因为没有Nokia的支持,不久就不了了之。那么手机业的龙头老大—Nokia为什么不支持EMS呢?因为Nokia认为MMS时代将很快来临,没有必要再生出一个过渡性标准。
MMS是目前短信技术开发的最高标准,甚至被吹捧为无线通信技术中最伟大的一个发明。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多媒体功能,它可以完全整合视频片段、图片、声音和文字,传送方式除了在手机间传送外,还可以是手机与电脑间的传送。
一、MMS准备好了吗?
当无线通信技术与其相关产业在不停地发展时,人们的通信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即使是身居国外的旅游者,也可以拍下心怡的数字照片,然后象寄明信片一样用手机寄回家中,当然这所有的过程都会给ICP,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带来商机。
不过,MMS的春天还没有来临,因为在人们印象中,只有3G网络成熟之后,才能够有足够的带宽来进行这种"多媒体"消息的传输,而3G的最终到来与成熟,估计是在2003年至2010年,谁有耐心等呢?但是开发者却称不必等那么久,因为2.5G的出现,使得传输速率达到了384 kbps,这完全可以胜任EMS和MMS早期的要求。
MMS的工业标准由两个组织,WAP Forum(WAP论坛)和3GPP(3G Partnership Project:3G伙伴计划)所制订的。因此,MMS是设计成可以在WAP协议的上层运行,它不局限于传输格式,既支持电路交换数据格式(circuit-switched data),也支持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格式。就目前而言,MMS仍将使用WAP-push技术,这有点儿类似于SMS的存储与转发功能,所以从本质上说,MMS还是一种存储然后转发的技术。这意味着当手机用户发送一条MMS消息时,这条消息并不是由接受者直接收到,而是由用户所在网络的消息中心先一步接收到,然后消息中心向接收者发送一条通知指令,通知接收者从消息中心下载消息。在SMS系统中,也有这样的消息中心,但因为发送的消息都是文本,所以工作比较简单,然而对于MMS而言,消息中心的工作就比较复杂,因为其将不仅仅依赖于某个运营商的某个网络了,比如如果接收者是处于一个较慢的网络,或者他的手机屏幕尺寸不一样大,那么MMS运营商的设备将能够检测到这些情况,并且定制相应的消息格式。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MMS,用户将需要兼容MMS协议的设备或者终端,如支持2.5G和3G的手机或者PDA(个人数字助理),并且有较大的显示屏,相信在2002年早期,这些设备将会在市场上普及,目前Ericsson推出的T68手机和Nokia3330都可支持MMS功能,相信随着MMS标准化的完成和拥有MMS功能的手机大量上市,MMS将与3G网络一起进入大众生活。商家相信,到那个时候,随着视频显示的需求增多,视频消息通信将以增值服务的方式出现,处处都是商机呀!
二、前方并非坦途
据统计,在去年,全世界大概一共发送了数以亿计的文本短消息条数,GSM协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文本短信息每个月已经达到150亿条之多,在2001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的文本短信息总数高达500亿,且这一数字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01年底,全球范围内的文本短信息数量每个月将达到250亿条。在欧洲和亚洲,SMS也成为移动用户的首选,然而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的真象是因为发送短消息要比打电话便宜多了,那么当发送MMS消息的过程比SMS复杂得多,又贵得多时,人们会青睐MMS吗?MMS又能从SMS手中分到多大一块蛋糕呢?另外,让ICP,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担心的是:当MMS时代来临时,用户会愿意为其付费吗?
尽管如此,对MMS前途表示乐观的人还是有很多的,他们相信MMS将成为无线通信工业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另外Ericsson, Nokia, Motorola, Siemens, CMG, Comverse Technology和Logica,世界最大的7家手机制造商和短消息服务设备制造商,决心联合在一起,开发和促进MMS的发展,使其可以成为无线世界的新宠。
Logica公司战略产品部门经理Patrick Lopez在《MMS的本质指导》一文中(The Essential Guide to Multimedia Messaging)这样写到,MMS就是为了大众"喜新厌旧"的本性而度身定做的,尤其在年青人当中将引起极大的反应,因为他们喜欢这种与众不同的沟通方式,或者娱乐方式。但Patrick Lopez没有想到,他的这番言论引来了许多攻击。比如,Shosteck Group的CEO—Jane Zweig对此就不以为然:"MMS不过是无线运营商和手机制造者另外一个挣钱的把戏。";Datacomm Research调查公司的总裁Ira Brodsky就认为MMS的功效有点儿言过其实了,他说:"的确MMS可以让你通过手机实现简单图片,简单动画和合成音乐等消息传送,但是你首先得用手机记录下这些消息,然后再象发电子邮件或者短消息那样发送它们,但是用这种方式来传送消息是否有些效率太低了?"
甚至那些渴望利用MMS来赚钱的公司也采取"等等看"的态度。i3 Mobile就是这样的公司之一,虽然它承认如果MMS支持者众多的话,那么将可以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自从1991年,消息类服务开始进行通信商业领域以来,i3 Mobile就为北美许多电信商提供SMS服务,包括AT&T和VoiceStream,因此如果i3 Mobile这样的公司出来为MMS摇旗呐喊,并且迅速发出新的服务设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i3 Mobile还是认为即使MMS成功地进入了历史舞台,可是要想像SMS那样深入人心,还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更遑论完全占领市场了,因此可以想象,MMS服务设备的开发者肯定会放慢脚步,会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渐开发新的服务,而不会一拥而上。Michael Forbes是i3 Mobile公司掌握市场的副总裁,他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关注已有的服务和已有市场。因为通过i3 Mobile的研究表明,在美国和加拿大,对移动用户而言,最感兴趣的业务还是首推话音业务,短消息服务仅是次要的。该公司对许多用户进行了调查,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想通过移动设备中的何种方式来访问信息和通信?"结果表明,许多人,尤其是美国人,都不太喜欢过多地使用手机键盘,或者将他们手机当作"迷你"型的瞬时消息服务终端,他们宁愿用电脑来发送这些消息,所以他们更喜欢手机的本色—通话功能。当然Forbes也承认,对年轻人而言,MMS还是很时髦的一件事,但是是否成为SMS的终结者那就很难说了!更重要的是,MMS服务的价格也许将是SMS的两至五倍,商家真的有把握这个价格对年青人而言没有"杀伤力"吗?
除非消息服务可以象话音服务那样,真正做到实时的交互性,否则SMS和MMS就将一直处于"配角"的位置,人们不可能将其做为基本的通信工具,MMS也只可能接收一些我们过去早已经实现的功能,如新闻,体育,天气等消息,难道这就可以让整个世界为之疯狂吗?目前,MMS已经进入了美国市场,究竟它会受到多大的欢迎,是值得商家与用户期待的事情。
三、谁才需要MMS?
Logica很自信地认为在下一代网络中,MMS将成为很流行的服务,而且一定能够挣钱。移动通信工业界早就预言MMS将会是一个成功,汇聚了众多3G公司的UMTS论坛就预测说,移动通信运营商在2004年将从MMS中的受益将超过50亿美元。象Logica、Comverse和CMG这样短消息设备的最大供应商而言,当然也希望借助MMS带来的春风恢复这个领域的业务。而手机制造商也不能免俗,爱立信行动通讯执行副总裁兼GSM与第三代移动电话事业部总经理Anders Torstensson在2001年二月份时就认为,MMS可望刺激2001年手机需求成长至5亿至5.5亿部。
然而话虽如此,但MMS的普及程度有多高将会是问题的关键,消费者真得会为它掏钱吗?开发者真得为会因为它而赚钱吗?
Ericsson认为电信运营商可能会对MMS收取比SMS更高的费用,大致是SMS的两到五倍,该公司的官员认为,在价格问题上,运营商要特别小心,不要伤害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Michael Moore是Ericsson掌管消息服务的高级产品经理,他就认为价格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以图片消息为例,人们发送图片消息时,感觉就象寄明信片一样,因此这个价格也许就不应该比你买一张明信片的价格还高。
Shosteck Group的CEO—Jane Zweig女士就称,手机用户对MMS是否接纳还是个问题,手机用户真地希望手机上有这样的功能的吗?她说这将取决于当MMS进入市场之后,还有多少可以代替的方式如SMS、EMS的竞争力,以及终端用户的期望值。
Datacomm Research调查公司的总裁Ira Brodsky还补充说,完全依赖消费者的感觉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做为商人,当他们面对新技术时,首先想的当然是将其商业化。虽然利用消费者喜欢的东西来赚钱会更容易,但是商家并没有信心消费者一定会选择MMS,或者用各种方式让他们喜欢上MMS才是关键所在。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短信息服务在亚太地区一直很受欢迎,而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在2001年的四月份超过1亿,雄居世界首位,这样的市场当然是令人不可小视,手机业的龙头老大—Nokia就捷足先登,早前与福建移动签署了关于在福建泉州建立省级多媒体信息服务(MMS)试验网的协议。该试验网将测试基于GSM和GPRS的多媒体信息服务,这是我国首个多媒体信息服务试验网。
有人说就像PC机上的操作系统从DOS向Windows转变一样,移动短消息从文本方式的SMS到多媒体方式的MMS的转变将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究竟是言过其实,还是名副其实呢?
计算机世界网